《夜饮杨村》

时间: 2025-01-04 08:37:36

转柁初投独树村,杖藜因叩小蓬门。

殷勤翁媪吹茅火,饤饾鸡豚荐瓦樽。

剩喜闰时无暴客,只愁连雨没禾根。

招邀纵简真淳在,欲云犹嗔稚子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饮杨村
作者: 张镃 〔宋代〕

转柁初投独树村,
杖藜因叩小蓬门。
殷勤翁媪吹茅火,
饤饾鸡豚荐瓦樽。
剩喜闰时无暴客,
只愁连雨没禾根。
招邀纵简真淳在,
欲云犹嗔稚子喧。

白话文翻译:

在小船转向,初次驶入这独树村,
我用拐杖敲响了小蓬门。
热情的老翁老妪在炉边生火,
丰盛的鸡肉和猪肉摆在瓦樽上。
只高兴这闰月没有暴客打扰,
只担心连日的雨水淹没了禾苗的根。
招待的简朴真是淳厚,
只想说话,却又有些嫌弃孩子们的喧闹。

注释:

  • 转柁:船只转向的意思。
  • 杖藜:指手杖,藜是一种植物,这里比喻用手杖。
  • 蓬门:小茅屋的门,蓬是用茅草等编制的。
  • 殷勤:热情周到。
  • 饤饾:美味的食物,饤指的是米饭,饾是指一种小吃。
  • 瓦樽:瓦制的酒樽。
  • 闰时:指农历的闰月,意指时间的特殊。
  • 禾根:禾苗的根部,指丰收的希望。
  • 招邀纵简:招待的简单质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仲明,号少山,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活跃于文学创作。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田园生活和乡村场景为题材,反映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夜饮杨村》创作于张镃游历乡村时,表现了他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尤其是与自然相伴的宁静和淳朴的人际关系。

诗歌鉴赏:

这首《夜饮杨村》以夜晚饮酒为主题,通过描绘乡村的宁静与淳朴,表现出诗人与村民之间的温暖互动。诗中开篇描绘了作者抵达村庄的情景,转柁而入,给人一种归属感和亲切感。接着,作者描绘了村民热情的招待,火光映照下的丰盛食物,传达出一种浓厚的人情味。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表达了对时节的关心与对农作物的忧虑,显示了他对生活的深切关怀。在欢愉的氛围中,隐含着对自然环境的思考,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一联,虽有孩童的喧闹,却也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生气与活力,显示出诗人在宁静与喧闹中的矛盾心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渲染,让人感受到田园生活的美好与简单,展现了宋代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转柁初投独树村:描述作者舟行至独树村,给人一种新奇的感觉。
  • 杖藜因叩小蓬门:用手杖敲门,表现出一种轻松的状态。
  • 殷勤翁媪吹茅火:热情的老翁老妪在生火,显出乡村的温暖。
  • 饤饾鸡豚荐瓦樽:丰盛的饮食,体现乡村的好客和淳朴。
  • 剩喜闰时无暴客:对宁静的庆幸,感受到生活的惬意。
  • 只愁连雨没禾根:对天气的忧虑,表达出诗人对生活的关注。
  • 招邀纵简真淳在:简单的招待,体现出乡村的人情味。
  • 欲云犹嗔稚子喧:虽然喜欢宁静,但对孩童的喧闹有些不满。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杖藜”比喻诗人的轻松与自在,营造出一种悠闲的氛围。
  • 对仗:如“鸡豚荐瓦樽”,用对偶的方式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环境与人类情感相结合,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体现出一种朴素的人情味与对自然的关怀,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独树村:象征着偏远、宁静的乡村生活。
  • 茅火:代表着温暖与家庭的团圆气氛。
  • 鸡豚:象征着丰收与满足的生活状态。
  • 禾根:代表着人们对农业丰收的期盼与忧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独树村”意指什么? A. 繁华的城市
    B. 偏远的乡村
    C. 热闹的集市
    D. 破败的村庄

  2. 诗人用什么工具敲响小蓬门? A. 石头
    B. 手杖
    C. 木棒
    D. 竹竿

  3. 诗中提到“禾根”,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担忧? A. 天气变化
    B. 农作物的生长
    C. 家庭的团圆
    D. 村民的生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描绘田园生活的诗作,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之美。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张镃的《夜饮杨村》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乡村的淳朴,而李白则更倾向于抒发个人的孤独与豪情。两者虽同为饮酒题材,却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田园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