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 春草
野火烧残几度。
依旧如茵平布。
只道发枯根,
谁省是春风做。
南浦。南浦。
一碧恨添无数。
白话文翻译:
春草经历了几次野火的烧灼,依旧如同平坦的绿毯。人们只知道草根已经枯萎,却不知是春风的力量让它重新生长。南浦的春景,碧绿的草色让人无尽的惆怅和怨念。
注释:
- 野火:指大自然中的火灾,通常对植物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 如茵平布:比喻草地如同铺开的绿布,形容草地的绿意盎然。
- 发枯根:指草的根部已经枯萎,似乎没有生机。
- 省:意识到,明白。
- 南浦:南边的水边,诗中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地点。
- 一碧恨添无数:形容草地一片碧绿,令人感到无尽的惆怅和遗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浦安是清代的诗人,作品风格多样,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其诗作常常蕴含着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天,春草在经历过野火后依然生机勃勃,反映出生命的坚韧和春天的复苏。诗中隐含了对自然变化的感慨,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生命轮回的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如梦令 春草》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春天的草地景象。诗的开头提到“野火烧残几度”,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残酷与无情,但紧接着“依旧如茵平布”则展现出草地的生命力,似乎在告诉我们,即使经历了磨难,生命仍然能够顽强地复苏。这种生生不息的意象,渗透了春天的气息,象征着希望和新生。
“只道发枯根,谁省是春风做”,这一句更是引人深思。诗人在这里反思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很多人只看到表面,而忽略了背后的原因和力量。春风不仅是自然界的力量,更是生命的象征,它悄然无声地推动着万物复苏,带来了新的生机。
“南浦。一碧恨添无数”结尾部分,诗人用“南浦”这个地点引入情感的升华,碧绿的草色让人无限怅惘,似乎在感慨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整首诗在描绘春草的生长与复苏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感叹与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野火烧残几度:描述春草经历了几次火灾的摧残,暗示生命的脆弱。
- 依旧如茵平布:尽管遭受了破坏,但春草依然茂盛,展现出生命的韧性。
- 只道发枯根:人们只看到草的根枯萎,未曾意识其背后的变化。
- 谁省是春风做:春风是万物复苏的原因,反映出自然的力量与循环。
- 南浦:诗人的情感寄托,象征春天的美丽与惆怅。
- 一碧恨添无数:草色的美丽让人感到无限的惆怅,表达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草地比作“平布”,增强了生动性和形象感。
- 拟人:春风被赋予了“做”的能力,使自然现象更加生动。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和韵律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春草的生命力,表达了对生命顽强精神的赞美,以及对自然变化的深刻思考。它提醒人们珍惜生命,理解自然的力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野火:象征着毁灭与考验。
- 春草: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南浦:象征着美丽的自然环境,以及与之相关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南浦”主要象征了什么? A. 战争
B. 美丽的自然环境
C. 人生短暂
D. 生命的坚韧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只道发枯根”意指人们只看到__,而忽略了春风的作用。
-
判断题:诗人在这首诗中强调了生命的脆弱性。 (对/错)
答案:
- B
- 草的根部枯萎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可以将浦安的《如梦令 春草》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春草的生命力,但浦安更侧重于草的复苏与生命的韧性,而白居易则更关注于草的凋零与离别之情,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主题思想。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