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洲》

时间: 2025-01-19 21:44:43

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

相逢未暇论奇字,先向水边看白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雨来敲竹下门,
荷香清透紫绡裙。
相逢未暇论奇字,
先向水边看白云。

白话文翻译:

我在细雨中走来,敲响了竹林下的门;
荷花的香气透过紫色的绡裙弥漫。
相遇之时未能细谈诗词的奇妙,
先是在水边静静地看那飘动的白云。

注释:

  • 踏雨:在雨中走来。
  • 敲竹下门:敲响竹林下的门,表示来到竹林的小屋。
  • 荷香:荷花的香气。
  • 紫绡裙:紫色的绡裙,形容女子的装束。
  • 相逢未暇:相遇时没有时间。
  • 论奇字:讨论诗词中的奇妙字句。
  • 白云:天上的云彩,常象征自由与恬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镛,字梦阮,号止庵,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创作背景:

《访中洲》创作于南宋时期,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中洲是指水中的小岛,诗人可能是在一个雨后的时节,前往某个水边的地方,寻访友人,感受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诗歌鉴赏:

《访中洲》是一首描写雨后景致和友人相聚的诗,诗人在细雨中敲响竹林下的门,展现了一个清新、幽静的环境。开头两句通过“踏雨”和“荷香”两个意象,描绘了雨后的清新氛围,竹林与荷花的结合,展现了南方水乡的典雅与宁静。接下来,诗人表达了相逢的愉悦,却又因为时间的匆忙,未能细谈诗词的奇妙,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自然的美好共存。最后一句“先向水边看白云”更是将诗人的心境引向了更广阔的自然,白云的飘动象征着自由与宁静,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整首诗浑然一体,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友谊和自然的珍视,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踏雨来敲竹下门
    诗人描绘了自己在细雨中走来,象征着不畏艰难,渴望与友人相聚的心情。

  2. 荷香清透紫绡裙
    荷花的香气透过女子的裙子,营造出一种清新而雅致的氛围,表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

  3. 相逢未暇论奇字
    诗人在相遇时由于时间匆忙,无法细谈诗词的妙趣,反映出时间的宝贵与友情的珍贵。

  4. 先向水边看白云
    诗人选择先静静欣赏水边的白云,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也暗示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荷香清透”,通过香气与裙子的结合,引发读者的视觉与嗅觉感受。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在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 意象:运用“竹”、“荷”、“白云”等意象,展现自然的美好与诗人的心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在忙碌的生活中,诗人选择在雨中寻访友人,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传达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洁、坚韧的品格。
  • :代表纯洁、美丽的情感。
  • 白云:象征自由、恬静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是在哪种天气中来到竹下的? A. 晴天
    B. 雨天
    C. 雪天
    D. 风天

  2. 在诗中,荷香是通过什么传递到裙子上的? A. 风
    B. 雨
    C. 阳光
    D. 雪

  3. 诗人相逢时有没有时间讨论诗词? A. 有
    B. 没有
    C. 只讨论了一部分
    D. 讨论了很多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
  • 《静夜思》李白
  • 《江上渔者》张志和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但更侧重于对月亮的描绘与哲理的思考。
  • 《静夜思》:着重于思乡之情与孤独,虽然意境相似,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