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索》

时间: 2024-12-29 20:00:47

春风吹断前山雨。

行云归去。

暂来须信本无心,回首了无寻处。

欲问个中玄路。

阿谁能语。

澄江霁月却深知,把此意、都分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落索
春风吹断前山雨。行云归去。
暂来须信本无心,回首了无寻处。
欲问个中玄路。阿谁能语。
澄江霁月却深知,把此意都分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风吹散了前山的雨,行云随风而去。暂时的相聚是不带心意的,回首望去,却无处可寻。如果想问其中的深意,有谁能够告诉我呢?明净的江水和澄澈的月光我却深有体悟,愿将这些感受都倾诉出来。

注释:

  • 春风: 春天的风,象征着温暖和生命的复苏。
  • 前山雨: 指远处的山下的雨,体现了自然景色。
  • 行云: 行走的云彩,象征时间的流逝。
  • 无心: 没有真心,表示一种洒脱与淡然的心态。
  • 个中玄路: 其中的深奥道理。
  • 阿谁能语: 谁能够告诉我。
  • 澄江霁月: 清澈的江水和明亮的月亮,象征宁静与清明的境界。
  • 分付: 倾诉,传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向子谦(亦作向子諲),宋代诗人,字子谦,号荔溪,江苏人。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常表现出浪漫的情怀和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心灵的关注。

诗歌鉴赏:

《一落索》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通过春风、雨水、行云等自然景象,诗人传达了一种淡然的态度和对人生深意的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春天的气息,春风拂面,雨水随之消散,给人一种清新、明朗的感觉。诗中“暂来须信本无心”一句,表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看法,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聚,往往是短暂而无心的,充满了哲学的思考。

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欲问个中玄路,阿谁能语”,显现出他对生活真谛的追求与困惑。似乎在呼唤着某种智慧的存在,渴望有谁能为他解答生命的奥秘。最后,诗人通过“澄江霁月却深知”,表达了他在自然景色中的顿悟与体会,明亮的江水与月光象征着清晰的思维与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结合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心灵的深刻理解,蕴含着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和的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春风吹断前山雨”:春风轻轻一吹,前山的雨便随之消散,展现出春天的生机。
    • “行云归去”:随风而去的云彩,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暂来须信本无心”:短暂的相聚,终究是没有真心的。
    • “回首了无寻处”:回望过去,却找不到任何痕迹,体现了对往昔的淡然。
    • “欲问个中玄路”:想要探寻其中的深奥道理。
    • “阿谁能语”:谁能告诉我这其中的真理?
    • “澄江霁月却深知”:在明亮的江水和月光中,诗人似乎领悟了某种深刻的道理。
    • “把此意都分付”:希望把这些感悟倾诉出来。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比作人生的感悟,增加了诗的哲理性。
    • 对仗:如“澄江霁月”与“春风前山”,体现了诗的音韵美。
    • 拟人:自然景物仿佛有了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自然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淡泊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春风: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 前山雨:代表着困扰与烦恼,随春风而去。
  • 行云:象征着变化与流逝。
  • 澄江霁月:象征着心灵的宁静与清晰的领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春风吹断前山雨”中的“前山雨”指的是什么?

    • A. 远处的山下的雨
    • B. 近处的雨
    • C. 头顶的雨
    • D. 心中的忧愁
  2. 诗中“欲问个中玄路,阿谁能语”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友情的追求
    • B. 对人生真理的渴望
    • C. 对爱情的思考
    • D. 对自然的赞美
  3. “澄江霁月却深知”中“深知”指的是什么?

    • A. 明白自然法则
    • B. 领悟人生哲理
    • C. 了解他人心情
    • D. 掌握诗歌技巧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向子谦的《一落索》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以自然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但《鹿柴》更侧重于人和自然的和谐,而《一落索》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哲理的追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向子谦研究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