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一落索
作者: 孙云鹤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遥峰过雨还凝碧。
一天秋色。
画楼昨夜陡生寒,
应念我关山客。
衣上酒痕尘迹,
倦途难息。
白云红树已销魂,
更何处斜阳笛。
白话文翻译:
遥远的山峰在雨后仍然碧绿,
一整天的秋色令人感慨。
画楼昨夜突然生出寒意,
应该想念我这位关山的旅客。
衣服上沾着酒痕和尘迹,
疲惫的旅途难以休息。
白云和红树已让我魂牵梦萦,
更何处能听到斜阳下的笛声呢?
注释:
- 遥峰:远处的山峰。
- 凝碧:雨过后山色显得更加青翠。
- 画楼:指装饰华丽的楼阁。
- 生寒:气温骤降,感到寒意。
- 关山客:指在外漂泊的旅人,常用以表达思乡之情。
- 衣上酒痕尘迹:形象地描绘了旅途中饮酒和行走的痕迹,隐喻疲惫和不堪。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孙云鹤(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咏物抒情,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人情的深刻思考。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而富有韵味,善于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复杂的情感。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季,可能是在旅途中写成,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自身的孤独感,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一落索》是一首描绘秋日景色与旅人心境的诗作。全诗通过对遥远山峰、画楼寒意、白云红树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凄清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开篇“遥峰过雨还凝碧”即以清新的自然意象引入,展现了秋雨过后的宁静与幽远,给人以清新之感;而“画楼昨夜陡生寒”则迅速转入内心的感受,表现了夜间的寒冷与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应念我关山客”承接上句,诗人自我感叹,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后面描写衣上酒痕尘迹,显示了诗人在旅途中的艰辛与疲惫,似乎在暗示他与世俗的隔绝。最后两句“白云红树已销魂,更何处斜阳笛”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音乐的渴望交织,展现出浓浓的乡愁与对生活的感悟。
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的交织中,表达了旅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家乡的思念,展现了清代诗人特有的细腻情感与深邃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遥峰过雨还凝碧:描绘雨后青翠的山峰,表现自然的清新之美。
- 一天秋色:感叹秋天的色彩,暗示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
- 画楼昨夜陡生寒:指夜间的气温骤降,体现了秋天的寒意与孤独。
- 应念我关山客:直白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衣上酒痕尘迹:显示旅途之苦与生活的无奈。
- 白云红树已销魂:形象地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眷恋。
- 更何处斜阳笛:感叹在此情此景中难以再听到悠扬的笛声,情感达到顶点。
-
修辞手法:
- 比喻:“白云红树”富有象征意义,代表着美好的事物与诗人的向往。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尤其是在“白云红树”与“斜阳笛”之间的对照,增强了音乐感与画面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秋日景色与旅人心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同时也隐含了人生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 遥峰:象征高远与思绪的飞扬。
- 秋色:代表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画楼:象征着繁华与寒冷的对比,体现内心情感的复杂。
- 白云红树:象征美好事物,激发思乡之情。
- 斜阳笛:象征着音乐和温暖,也暗示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遥峰过雨还凝碧”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远处的山峰很干燥
B. 雨后山峰依然青翠
C. 雪山的景象 -
“衣上酒痕尘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 A. 快乐与轻松
B. 疲惫与无奈
C. 富裕与奢华 -
诗中“更何处斜阳笛”意在表达对什么的渴望? A. 对金钱的渴望
B. 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C. 对权力的追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与孙云鹤的《一落索》都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对亲人的思念,虽然杜甫更侧重于家国情怀,但两者都展现了旅人心中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