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落索 郴县道中
作者:杨玉衔
终古郴江东去。郴山长住。住岂无情去有情,同隔潇湘浦。况值黄昏梦雨。玉京人苦。峰能回雁不回郎,郎今夕知何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郴江的悠长流逝,郴山静静矗立。山水之间似乎没有情感的隔阂,却又因距离而产生了相思。尤其在黄昏时分,梦中似乎有细雨飘洒,令人感到忧苦。山峰能否召回孤雁,却无法带回我的爱人,此时此刻,我的爱人又在何处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终古:指遥远的古代,形容时间的悠久。
- 郴江:流经郴县的江河,象征着流逝的时光。
- 潇湘浦:潇湘即湘江,浦指河岸,描绘出水乡的美景。
- 玉京:指的是天上或人间的美好地方,可能暗指理想中的生活或地位。
- 峰能回雁不回郎:雁能归来,但爱人却无法归,表现出对爱人深深的思念。
典故解析:
- 潇湘:与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屈原、贾谊等相联系,传达出对南方水乡的情感。
- 黄昏梦雨:黄昏常被用来象征离别与思念,梦雨则暗示着对往昔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玉衔,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和对人情的细腻描写。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旅途中,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爱人的思念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离别频繁的情况。
诗歌鉴赏
《一落索 郴县道中》是一首抒情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诗的开篇“终古郴江东去”,用一种永恒的视角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距离,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郴山的“长住”与江水的“东去”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无情与不变。
在诗中,诗人通过“同隔潇湘浦”的描绘,传递出一种无奈的思念,仿佛隔着水乡的彼岸,既有对美好景色的赞美,又有对爱情的无奈。在“况值黄昏梦雨”中,黄昏的意象不仅渲染了氛围,还引发了对旧时光的追忆,梦境中的细雨更是增添了一层情感的深度,使得离愁别绪愈加浓烈。
最后两句“峰能回雁不回郎,郎今夕知何处”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爱人无尽的思念与忧虑。这种情感的抒发,使整首诗充满了无奈与惆怅,展示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对感情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终古郴江东去:郴江自古流向东边,象征着时间的无情流逝。
- 郴山长住:郴山始终矗立,暗示着永恒与不变。
- 住岂无情去有情:山水虽然静止,却有情感的波动,描绘出自然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 同隔潇湘浦:彼此虽相隔,却在同一片水乡,表达了对离别的惋惜。
- 况值黄昏梦雨:在黄昏的雨中,梦境与现实交织,突显思念的情感。
- 玉京人苦:在理想的美好中,依然感到苦楚,揭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 峰能回雁不回郎:山峰能召回孤雁,却无法带回爱人,展现了思念的无奈。
- 郎今夕知何处:对爱人去向的迷茫,表现出内心的焦虑与思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水比作情感的载体,富有哲理。
- 对仗:如“峰能回雁不回郎”,形成对比,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山水情感,使自然景物更具人性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思念、离别与孤独的主题展开,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深邃的情感,表现出对故乡与爱人的眷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郴江:象征时间的流逝,描绘出旅途的孤独。
- 郴山:代表永恒与不变,是思念的依托。
- 潇湘:水乡的意象,承载了情感的寄托。
- 黄昏:象征离别与思念的时刻。
- 梦雨:梦中的雨水,暗示着对往昔的缅怀和对现实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该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清代
- D. 明代
-
诗中提到的“潇湘浦”代表什么?
- A. 一种花卉
- B. 一条江河
- C. 一种景色
- D. 一种感情
-
诗中“峰能回雁不回郎”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离别的惋惜
- C. 对历史的反思
- D. 对旅行的向往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
- 《长恨歌》(白居易)——描绘了爱情的离别与思念。
诗词对比:
对比《一落索 郴县道中》和《静夜思》,两者都表现了对故乡和爱人的思念,但前者通过山水意象更加侧重于旅途中的孤独感,而后者则通过月夜的静谧传达了对家庭的深切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元曲选》
以上书籍均可为学习古诗词提供更多的背景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