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忆得去年今日》

时间: 2025-01-04 11:38:34

忆得去年今日

黄花已满东篱

曾与玉人临小槛

共折香英泛酒卮

长条插鬓垂

人貌不应迁换

珍丛又睹芳菲

重把一尊寻旧径

所惜光阴去似飞

风飘露冷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破阵子·忆得去年今日
作者:晏殊 〔宋代〕
忆得去年今日黄花已满东篱,
曾与玉人临小槛共折香英。
泛酒卮,长条插鬓垂,人貌不应迁换。
珍丛又睹芳菲,重把一尊,寻旧径,
所惜光阴去似飞,风飘露冷时。

白话文翻译:

回想起去年今天,黄花已经在东篱上盛开。
曾经与那位美人一起在小窗前,折取香英。
满酒杯,长长的头发随意插在鬓边,
人面不应改变,珍贵的花丛又再见到芳菲,
再举起一杯,沿着旧径,
可惜光阴如飞,风中露水渐凉。

注释:

  • 黄花:指菊花,象征着秋天的美丽与凋零。
  • 东篱:东边的篱笆,指的是园中的景物。
  • 玉人:形容美丽的女子。
  • 香英:香气四溢的花朵。
  • :古代的酒杯。
  • 珍丛:指珍贵的花丛。
  • 芳菲:花草的芳香和繁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殊(991-1055),字仲明,号洧川,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他的词风清丽婉约,常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著称。

创作背景
《破阵子·忆得去年今日》创作于宋代,表达了诗人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反映出对光阴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展现了作者对青春与爱情的感慨与珍惜。开头以“忆得去年今日”引入,立即将读者带入一个怀旧的氛围。黄花的盛开不仅是自然的景象,更是时间流逝的象征,充满了离别的哀愁。

词中描绘了与美人共同赏花的情景,细腻而富有画面感,展现了美好的爱情时光。诗中“长条插鬓垂”的描写,既展现了女子的柔美,也隐含着一种时光的流逝与无奈。诗人通过“珍丛又睹芳菲”表达了对重逢的期待,却又伴随着“所惜光阴去似飞”的感慨,揭示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惋惜与追忆。

整首词的情感基调是淡淡的忧伤,透过美丽的意象,展现出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力与对过往美好的无限怀念。晏殊用简洁而精准的语言,将这些复杂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得这首词在细腻的情感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忆得去年今日黄花已满东篱”:回忆去年今天,黄花已在东篱盛开,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曾与玉人临小槛共折香英”:曾经和美人一起在小窗前折花,描绘了温柔的爱情场景。
    • “泛酒卮,长条插鬓垂”:酒杯轻泛,长发随意,展现出一种轻松与惬意的时光。
    • “人貌不应迁换”:人面不该改变,暗示了对往昔的珍视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珍丛又睹芳菲”:再次见到美丽的花丛,表达了重逢的喜悦与对美好的向往。
    • “重把一尊寻旧径”:再次举杯,沿着旧路,表达对旧时光的追寻。
    • “所惜光阴去似飞,风飘露冷时”:感叹光阴如飞,伴随着风露的冷清,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长条插鬓垂,人貌不应迁换”,形成整齐的对仗。
    • 比喻:黄花象征青春,时间的流逝。
    • 拟人:将时间拟人化,表现其无情。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青春和爱情的追忆,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流逝光阴的无奈感悟。

意象分析:

  • 黄花:象征着美丽与衰败,预示着时间的流逝。
  • 玉人:美人的形象,代表着爱情与美好回忆。
  • 酒卮:象征欢聚与享乐,同时也暗示着生活的短暂。
  • 芳菲:花的芬芳,象征着生命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花”指的是哪个季节的花?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作者在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惆怅
    • C. 愤怒
    • D. 安宁
  3. “泛酒卮”中“卮”指的是什么?

    • A. 酒壶
    • B. 酒杯
    • C. 杯子
    • D. 碗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 比较晏殊的细腻与李清照的深情,前者更偏向于自然与时光的感慨,后者则在情感上更为激烈与深邃。
  •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不同词人的风格与情感表达在同一主题下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晏殊词解读》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