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罪已诏》

时间: 2024-12-29 20:04:34

莫读轮台诏,令人泪点垂。

天乎客此虏,帝者渴非罴。

何罪良家子,知他大将谁?

愿惩危度口,傥复雁门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莫读轮台诏,令人泪点垂。
天乎客此虏,帝者渴非罴。
何罪良家子,知他大将谁?
愿惩危度口,傥复雁门踦。


白话文翻译:

不要去读轮台的诏书,让人不由得泪水涟涟。
天啊,怎么会让这些虏贼在这里逍遥?
那些良家子弟到底犯了什么罪,谁又知道那些大将的所作所为?
希望能惩罚那些危害百姓的口舌之人,或许还能重新唤起守卫雁门的勇士。


注释:

  • 轮台:指的是轮台诏书,历史上与边疆战争有关的文书。
  • 泪点垂:意指泪水流下,形容悲伤。
  • 天乎:感叹词,表示对上天的呼唤或请求。
  • :指敌人或侵略者。
  • 良家子:良好的家庭出身的年轻人。
  • 惩危度口:惩罚那些危害社会的言论。
  • 雁门:古代重要的军事防线,位于今山西省。

典故解析:

轮台诏书是历史上著名的诏令,涉及到边疆的军事问题。诗中提到的“良家子”反映了对战争中无辜者遭受牵连的愤慨。雁门关是古代防御外敌入侵的重要关口,诗人借此表达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多次遭遇外敌侵扰之际,诗人感受到国家动荡与良家子弟受到不公正对待的痛苦,因而作这首诗以表达对时事的忧虑与对良善之人的同情。


诗歌鉴赏:

《读罪已诏》是一首表现对国家命运深切关怀的诗作。诗人在开篇便以“莫读轮台诏”引入,直接表明对轮台诏书内容的反感,感叹其中所承载的悲惨历史与无辜者的遭遇。接着,诗人用“泪点垂”来形容因读诏书而引发的悲伤情感,生动地传达出对国家现状的痛心。

“天乎客此虏,帝者渴非罴”一句,表达了对上天的不满与对统治者的失望,暗示外敌的侵略与朝廷的无能。“何罪良家子,知他大将谁?”则是对战争中无辜者遭受牵连的控诉,质疑那些在前线拼搏的将领与良家子弟之间的关系,反映了诗人对社会正义的渴求。

最后,诗人以“愿惩危度口,傥复雁门踦”结束,表达了希望清理那些危害社会的言论和恢复国家安宁的愿望。这一系列情感的表达,呈现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以及对社会正义的追求,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莫读轮台诏:劝诫他人不要去读轮台的诏书,隐含着对其内容的悲愤。
  2. 令人泪点垂:读后令人感到悲伤,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下。
  3. 天乎客此虏:感叹天命,让外敌在此地肆无忌惮。
  4. 帝者渴非罴:指责统治者的无能,暗示对国家治理的不满。
  5. 何罪良家子:发问,质疑良家子弟为何受到如此对待。
  6. 知他大将谁:表示对那些大将的无知与不信任。
  7. 愿惩危度口:希望惩罚那些祸国殃民的言论。
  8. 傥复雁门踦:渴望恢复国家安全,重新守卫重要边防。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多处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式,强调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不满与愤怒。
  • 感叹:使用感叹词,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轮台诏书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战争中无辜者遭受不公正对待的愤慨、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以及对社会正义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轮台:象征战争与苦难。
  2. :代表悲伤与无奈。
  3. :象征命运与公正。
  4. :象征外敌与侵略。
  5. 良家子:象征无辜者与正义。

这些意象结合在一起,塑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与对未来的希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轮台”指什么?

    • A. 一座山
    • B. 一份诏书
    • C. 一位将军
  2. 诗人希望惩罚谁?

    • A. 外敌
    • B. 口舌之人
    • C. 无辜者
  3. 诗中“良家子”指的是?

    • A. 出生良好的年轻人
    • B. 农民
    • C. 士兵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的作品,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作品,描绘了历史的沧桑与英雄的遭遇。

诗词对比:

  • 《春望》与《读罪已诏》:两者皆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但前者更侧重于对个人遭遇的感慨,而后者则更关注社会正义与良善之人的处境。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对比,可以深入理解不同历史背景下诗人们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杨万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