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

时间: 2024-12-29 19:49:57

今年春事底匆匆,雨急风颠恼得侬。

不见一林如许筝,犹嫌三日向来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
作者:杨万里 〔宋代〕

今年春事底匆匆,
雨急风颠恼得侬。
不见一林如许筝,
犹嫌三日向来风。

白话文翻译:

今年的春天来得匆忙,
急雨狂风让我烦恼。
看不到一片树林像那样的筝,
仍然觉得这三天的风太过猛烈。

注释:

  • 春事:指春天的景象和事情。
  • 匆匆:形容时间过得快,来得急。
  • 恼得侬:让人烦恼的意思,其中“侬”是“我”的意思。
  • 林如许筝:形容树林的样子像筝一样,形象生动。
  • 犹嫌:还觉得,仍然感到。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表达了春雨和春风带来的烦恼,与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春雨主题相呼应,表现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及文学家。他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尤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与日常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的三月三日,正值春雨时节,诗人因天气的变化而感到烦闷,写下这首诗以抒发自己的情绪。反映了他对春天美好却又瞬息万变的感受,展现了自然与人的情感交融。

诗歌鉴赏:

这首《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通过描绘春天的雨景与风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思考与感受。开篇提到“今年春事底匆匆”,便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春天的短暂,诗人用“匆匆”二字传达出一种急促的情绪。接着,诗人描绘了“雨急风颠”的景象,展现出春雨带来的困扰与烦恼,尤其是对于诗人心境的影响。

“不见一林如许筝”一句,诗人借用筝的形象,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林木应当生机勃勃,却因天气原因而无法看到。最后一句“犹嫌三日向来风”,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怨愤与失落,表达了对天气的不满,同时也暗示了对春光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雨带来的阴郁心情,同时也折射出对自然变迁的敏感与思考,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今年春事底匆匆:今年春天的事情来得太快,带有一种无奈的感叹。
  2. 雨急风颠恼得侬:急促的雨和狂烈的风使我感到烦恼,表现了对恶劣天气的无奈。
  3. 不见一林如许筝:看不到一片树林像筝那样轻盈,传达出对美好春景的渴望。
  4. 犹嫌三日向来风:仍然觉得这几天的风太过猛烈,进一步强调了对天气的不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树林比作筝,形象生动,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通过“恼得侬”表现出自然对人的影响,增强情感的共鸣。
  • 对仗:在结构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雨与风,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短暂而又多变的感慨,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渴望和对生活的不满,体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事: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代表情绪的变化,既有滋润之意,又带有烦躁。
  • :象征变化与动荡,反映诗人的心理状态。
  • :象征自然之美与诗人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匆匆”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急促
    C. 惆怅

  2. “不见一林如许筝”中的“筝”是指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植物
    C. 一种情感

  3. 诗人对三月的天气有什么态度? A. 满意
    B. 不满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春雨诗与杜甫的《春望》可以相互对比,前者以细腻的情感表达了对春天的无奈,而后者则在国家动荡的背景下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希望。两者都表现了对春天的不同感受,反映出不同的社会背景与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杨万里生平及其作品分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