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灵岩三首》

时间: 2025-01-19 17:57:44

积阴旷初霁,策马望嵩洛。

斜日黑云西,回光照城郭。

牛散陂草深,蛙鸣沟水浊。

雷远尚馀音,山前垂雨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积阴旷初霁,策马望嵩洛。
斜日黑云西,回光照城郭。
牛散陂草深,蛙鸣沟水浊。
雷远尚馀音,山前垂雨脚。

白话文翻译:

在阴云密布的天空刚刚放晴时,我策马向嵩山和洛水的方向望去。
西边的斜阳透过黑云洒下光辉,照耀着城池的轮廓。
牛群散布在草深的田野里,沟水中传来蛙鸣声,显得浑浊不清。
远处的雷声依稀可闻,山前的雨脚仍在滴落。

注释:

  • 积阴:指积聚的阴云,形容天色阴暗。
  • :雨止天晴。
  • 策马:骑马行走。
  • 嵩洛:指嵩山和洛水,都是中国著名的山水景点。
  • 回光:夕阳的光辉。
  • 牛散:牛群散布的样子。
  • :田间的堤岸。
  • 蛙鸣:青蛙叫声。
  • 沟水浊:沟里的水因雨而变得浑浊。
  • 雷远尚馀音:远处的雷声依然有余音。
  • 雨脚:雨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字君茂,号白云,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乡村生活。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之灵岩三首》是韩维在游历灵岩山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象的感受与思考。这首诗写于初夏,正值阴雨过后,描述了雨后清新的自然景色,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雨后初晴的美丽景象,蕴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思考。开头两句描绘了天光初现的景象,积阴的天际与策马的意象交织,给人一种宽广而开阔的感觉;而“回光照城郭”则以光影的变化,体现了天晴后的生机与希望。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描写牛群与蛙鸣,呈现出田野的宁静与生动,传达了自然的和谐美好。最后两句的雷声与雨脚则增添了一种动态的美感,表现出自然的变化无常。整首诗运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然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积阴旷初霁:描绘阴云积聚,刚刚放晴的景象,给人以空旷、清新的感觉。
  2. 策马望嵩洛:表现诗人骑马游玩的情景,向往着名山大川。
  3. 斜日黑云西:描写西边斜阳透过黑云的景象,形成强烈的对比。
  4. 回光照城郭:夕阳的光泽照耀着城郭,营造出温暖的氛围。
  5. 牛散陂草深:细致描写田野中牛群散布的情景,体现出乡村的宁静。
  6. 蛙鸣沟水浊:通过蛙鸣声与浑浊的水,生动描绘出自然的声音与色彩。
  7. 雷远尚馀音:远处的雷声仍在回响,增添了动态的美感。
  8. 山前垂雨脚:雨滴从山间落下,表现出自然的变化与生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积阴旷初霁,策马望嵩洛”采用对仗手法,使句子更加整齐。
  • 比喻:通过“回光照城郭”描绘夕阳的美感。
  • 拟人:如“蛙鸣”赋予了青蛙生命,增加了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对自然美的细腻描写,表现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变化的感悟。诗中蕴含了对生命的赞美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意象分析:

  • 积阴:象征着阴郁与压抑,代表了自然的变化。
  • 斜日:象征温暖与希望,带来光明与生机。
  • 牛散:代表乡村的宁静与和谐。
  • 蛙鸣: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生动。
  • 雷声与雨脚: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积阴旷初霁”描绘了什么样的天气? A. 晴天
    B. 雨天
    C. 阴天
    D. 风天

  2. “回光照城郭”中的“回光”指的是什么? A. 早晨的阳光
    B. 夕阳的光辉
    C. 月光
    D. 星光

  3. 诗中提到的“蛙鸣”主要描绘了什么场景? A. 宁静的夜晚
    B. 湿润的田野
    C. 繁华的市集
    D. 荒凉的山谷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by 孟浩然: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象,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山中杂歌》by 王维: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诗词对比:

  • 韩维与王维的诗作都有对自然的独特观察,但韩维的描写更加细腻生动,而王维则更具哲理性和境界感。两者共同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但在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