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送三哥守蜀
作者: 韩维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昔我忠宪公,握节临西州。
于今三十载,馀爱尚应留。
旌旗怆独往,山水记同游。
一歌缁衣诗,涕下不能收。
白话文翻译:
我曾经跟随忠宪公,手握节令治理西州。
转眼已经三十年,余下的情感仍然留存。
旌旗飘扬让我感到悲伤,山水之间记得我们曾经的游历。
唱一首黑衣的诗,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下。
注释:
- 忠宪公:指忠于朝廷、宪法的公侯,可能指历史上的某位高官,以表明对其的敬仰。
- 握节:握住节令,意指掌握权力或职务。
- 旌旗:指军旗,象征着出征或离别。
- 缁衣:黑衣,古代文人士大夫常穿的衣服,象征着哀伤或对故人的怀念。
典故解析:
- 西州:可能指的是历史上某个特定的西方地区,象征着远行和离别。
- 三十载:表明时间的漫长,感慨岁月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 涕下:表达了离别的悲痛之情,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字子华,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著称,常常抒发个人情感,关注社会现实,尤其是在离别和友情主题上有深刻的表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送别朋友三哥赴蜀地任职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和对往日友谊的怀念。蜀地作为一个遥远的地方,象征着离别的艰难与对未来的不确定。
诗歌鉴赏:
《送三哥守蜀》是韩维的一首感人之作,诗中渗透着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告别的伤感。开头提到的“忠宪公”,不仅是对权臣的敬仰,也暗示着一种理想的追求和对过去岁月的追忆。诗人在回忆与三哥的共同经历时,表现出一种时间的无情和对友谊的珍视,尤其是“山水记同游”一句,生动展现了他们曾经一同游玩的快乐时光,这种“共游”的经历不仅是友谊的纽带,也成为了离别时最深的怀念。
随着诗句的发展,情感愈加浓烈,“旌旗怆独往”,该句以军旗的孤独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凄凉,暗示着即将面对的离别和未来的孤独。最后一句“涕下不能收”,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泪水的流下不仅是对离别的伤感,也是对友谊的珍惜与感动。整首诗在情感上非常真挚,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期望,充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波澜与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我忠宪公:忆起曾与忠宪公同行,展现对过去的怀念。
- 握节临西州:曾经在西州掌权,突出其权力与责任。
- 于今三十载:时间已过去三十年,感慨岁月流逝。
- 馀爱尚应留:情感依旧留存,表露对友谊的珍视。
- 旌旗怆独往:旌旗象征出征,表达离别的悲伤。
- 山水记同游:自然景色唤起共同的美好回忆。
- 一歌缁衣诗:以诗歌表达情感,黑衣象征哀伤。
- 涕下不能收:泪水流下,无法自已,展现强烈情感。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旌旗”和“山水”的对比,突显离别的悲伤与友情的美好。
- 象征:缁衣象征着哀伤与怀念,使情感更加深刻。
- 情感渲染:通过细腻的描写,增强了离别的悲痛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友谊展开,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情感真挚,字句间透出浓厚的情感与深切的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忠宪公: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对象。
- 旌旗:象征着离别、出征,带有悲伤的色彩。
- 山水:象征着共同的回忆和美好时光。
- 缁衣:象征着哀伤,增添了离别的情感色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忠宪公”,这个角色象征着什么? A. 友情
B. 理想和追求
C. 离别 -
“旌旗怆独往”中的“怆”字表示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悲伤
C. 愤怒 -
诗中提到的“三十载”意味着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友谊的长久
C. 离别的痛苦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送别》 by 王之涣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更注重诗人的豪放与洒脱,情感表达上更为直接。
- 王之涣的《送别》:主题与韩维相似,皆为离别,但王之涣的诗歌更强调自然景物与人情的融合。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
- 《韩维诗文集》
以上内容为对《送三哥守蜀》这首诗的全面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