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曼叔昆阳城》
时间: 2025-01-19 17:53: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曼叔昆阳城
作者: 韩维 〔宋代〕
炎精灭无辉,贼莽伺天丛。
帝乘馀连起,一剑无所挟。
皇天相其怒,雷电助震叠。
寻邑百万师,破碎在俄霎。
开汉中兴基,其犹取诸箧。
千载滍水上,行人指遗堞。
威灵久不泯,如与耳目接。
至今古祠上,过者犹惴讋。
荆芜起寒色,尚想战血喋。
屋瓦无遗处,秋风卷黄叶。
白话文翻译
烈日炎炎,光辉消灭无踪,贼人如荫,伺机而动。
天帝乘着余威重新崛起,手中一剑无所依附。
上天愤怒,雷电相助,震撼大地。
寻遍城邑,百万大军,瞬间被击溃。
汉朝的兴起如同取出箱中之物,
千年后滍水之上,行人指着遗留下的城墙。
古老的威灵至今未曾消失,仿佛与耳目相连。
直到今天,古祠上,路过的人仍旧心惶惶。
荆棘杂草生起寒色,依然想起那场厮杀的鲜血。
屋瓦无一处幸免,秋风卷起黄叶。
注释
- 炎精:指烈日或烈火。
- 贼莽:此处指贼人如同杂草一样肆虐。
- 帝乘馀连起:指天帝在余威未尽时重新崛起。
- 千载滍水:滍水是指滍水河,历史悠久,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威灵:指古代英灵的威势与影响力。
- 惴讋:心中忐忑不安,感到恐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维是宋代诗人,以其典雅的诗风和深厚的历史感著称。作为一名文人,韩维的创作丰富多样,涵盖了哲理、历史和抒情等多个方面。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动荡的历史时期,反映了诗人对战争和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诗中涉及的战争场景与对古代英灵的缅怀,体现了诗人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浓厚的历史感和深刻的反思著称。开篇用“炎精灭无辉”描绘出一幅阴暗、绝望的景象,表明了诗人对当下局势的悲观态度。随着诗的推进,诗人通过对战争的描绘,展现了国家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特别是“寻邑百万师,破碎在俄霎”一句,生动地表现了战争的突然与惨烈。诗中反复提及的“威灵”与“古祠”,则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仿佛那些英灵在默默注视着后人。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从绝望逐渐转向对历史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战争无情的控诉。最后的“屋瓦无遗处,秋风卷黄叶”不仅是对战后废墟的描绘,更是对历史的无情揭示,留给读者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炎精灭无辉:烈日下的光辉消失,象征着希望的破灭。
- 贼莽伺天丛:贼人如草丛一样隐匿,表现出一种潜在的威胁。
- 帝乘馀连起:天帝仿佛在回归,暗示着某种力量的复兴。
- 一剑无所挟:手中无剑,意味着孤立无援。
- 皇天相其怒:上天的怒火,暗示着即将到来的灾难。
- 雷电助震叠:自然现象的暴烈,反映出战争的猛烈。
- 寻邑百万师,破碎在俄霎:战争的瞬息万变,揭示了人间的无常。
- 开汉中兴基,其犹取诸箧:历史的回忆与重现,仿佛古代辉煌易得。
- 千载滍水上,行人指遗堞: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痕迹。
- 威灵久不泯,如与耳目接:古代英灵的影响力依然存在。
- 至今古祠上,过者犹惴讋:人们对历史的敬畏与恐惧。
- 荆芜起寒色,尚想战血喋:战争的记忆依然鲜活。
- 屋瓦无遗处,秋风卷黄叶:战后的凄凉与荒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贼人比作草丛,形象强调其隐蔽性。
- 拟人:将威灵赋予生命,表现出历史的深远影响。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战争的惨烈为主线,反映了历史的无情与对过去的缅怀,同时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警示后人珍惜现有的和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炎精:象征着烈日与希望的破灭。
- 贼莽:象征战争带来的恐惧。
- 雷电:自然力量的象征,暗示了即将来临的暴力。
- 古祠:历史的象征,代表着过去的辉煌与教训。
- 秋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凋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炎精灭无辉”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希望
- B. 绝望
- C. 喜悦
-
“寻邑百万师,破碎在俄霎”中“俄霎”指什么?
- A. 很长时间
- B. 瞬间
- C. 一天
-
诗中提到的“古祠”象征什么?
- A. 未来
- B. 过去
- C. 现在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韩维的作品都反映了战争带来的苦痛与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但杜甫的诗更强调个人的悲痛,而韩维则更多地关注历史的沉重。两者在情感基调和表现形式上各有特色,构成了古代诗歌中对战争不同的艺术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