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已去开元四百年,此泉犹自响潺潺。
也知不愤当时事,长作悲声恨禄山。
白话文翻译:
四百年过去了,自开元年间,这泉水依然汩汩流淌。
我知道我对当时的事情无能为力,泉水因此常常发出悲伤的声音,恨意如潮涌向禄山。
注释:
字词注释:
- 开元:指唐代开元年间(713年—741年),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统治时期,政局较为繁荣。
- 潺潺:形容水流的声音,轻快而细微。
- 不愤:指对当时政局感到不满、愤懑。
- 禄山:指安禄山,唐代叛将,发动安史之乱,导致国家动荡。
典故解析:
- 安史之乱:公元755年,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起的叛乱,严重影响了唐朝的统治,造成了大规模的社会动荡和死亡。
- 泉水: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重,尽管时间过去,悲伤与痛苦依旧存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常,字子常,号隐之,宋代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以诗名闻名,作品多关注社会现象和个人情感,常常表现出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和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历史变迁之际,诗人通过泉水的流淌,感叹历史的无情和个人的无奈,情感深邃而悲凉,反映了对安史之乱的深切记忆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温泉》一诗,杜常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思和对现实的无奈。开头两句通过描绘泉水的潺潺声,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延续,仿佛在说:尽管四百年过去,这泉水依然流淌,见证了无数的悲欢离合。这种自然景象的描写不仅是对时光的感慨,也为后文情感的转折铺垫。
接下来,诗人直言自己对当时事态的不满,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的情绪更加沉重。尤其是最后一句,表达了对安禄山叛乱的强烈愤懑,泉水的悲声成为了他内心情感的反映。诗中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冲突。
整首诗通过自然与历史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个人情感的无奈,发出了对历史悲剧的思考和对未来的隐忧。这种深刻的历史感和个体情感的结合,使得《温泉》成为一首引人深思的诗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已去开元四百年:时间已经过去了四百年,表明历史的久远,暗示对往事的追忆。
- 此泉犹自响潺潺:泉水依然流淌,象征着自然的恒常与历史的无情。
- 也知不愤当时事:诗人自知对历史事件的无能为力,情感中有无奈与自责。
- 长作悲声恨禄山:泉水的声音常带悲伤,指向安禄山的叛乱,表达对历史悲剧的愤怒与痛惜。
修辞手法:
- 拟人:泉水被赋予了声音,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情感投射。
- 对比:古今对比,安史之乱的惨痛与泉水的安静流淌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历史的伤痛。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泉水的描写,使时间、历史与个人情感交融,表现了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折射出诗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及个人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泉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见证,流动的水也代表着生命的持续和变迁。
- 潺潺声:传达出一种自然的宁静与历史的悲凉,泉水的声音象征着对过去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开元指的是哪个朝代的时期?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禄山”指的是 ____。
-
判断题: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满足与庆幸。 (对/错)
答案:
- A. 唐代
- 安禄山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通过历史和个人的情感表达对国家的忧虑。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现了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但李白更为激昂,杜常则显得沉重和悲凉。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杜常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