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杂诗和林石田 其二十一》

时间: 2025-01-06 04:41:16

竟夕柴门掩,无心接缙绅。

山中多乐事,世上少全人。

诸吕几亡汉,商翁不仕秦。

柴桑深僻处,亦有晋遗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竟夕柴门掩,无心接缙绅。
山中多乐事,世上少全人。
诸吕几亡汉,商翁不仕秦。
柴桑深僻处,亦有晋遗民。

白话文翻译

整夜柴门紧闭,没有心情去接待那些士绅。
山中有许多快乐的事情,而世间却少有完全的人。
诸吕之事几乎使汉朝灭亡,商翁却没有在秦朝做官。
在柴桑这个偏僻的地方,仍然有晋朝的遗民。

注释

  • 柴门:指的是用柴木做的门,象征着乡村或隐居生活。
  • 缙绅:指士大夫或有地位的人,通常指有权势的士人。
  • 乐事:快乐的事情,指山中自然的乐趣。
  • 全人:意指完美或理想的人。
  • 诸吕:指汉朝的吕后及其家族,他们的权力导致了汉朝的衰亡。
  • 商翁:指商鞅,秦国的变法者,因其变法而著称。
  • 晋遗民:指晋朝灭亡后,仍然留存于世的人民,表现对历史的追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元量,字君谦,号石田,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他的作品多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社会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士绅世界的厌倦,表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反思与对自我人生的探索。诗作产生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与士人的困境使得诗人对当时的政治环境颇有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隐居生活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不屑和对自然乐趣的向往。开头两句通过柴门的紧闭,暗示了诗人对与外界士绅交往的拒绝,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接着,诗人提到“山中多乐事”,强调在自然中可以获得的快乐,体现了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

“世上少全人”则是一种对人性的思考,指出在复杂的社会中,真正完美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反映了诗人对人性的失望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接下来的两句通过历史典故“诸吕几亡汉”和“商翁不仕秦”,警示了历史的教训,表明即使有才干的人也可能被历史的潮流所淹没,进一步强调了政治的复杂与无常。

最后一句“柴桑深僻处,亦有晋遗民”则是对历史的追忆与思考,尽管晋朝已灭亡,但仍有遗民在此生存,暗示了历史的延续与个体命运的交织。整首诗通过历史与自然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也是对自我存在的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竟夕柴门掩:整夜闭上柴门,暗示隐居。
    2. 无心接缙绅:无意接待士大夫,表明对世俗生活的排斥。
    3. 山中多乐事:山中有许多快乐的事,体现对自然的热爱。
    4. 世上少全人:世间几乎没有完整的人,表现对人性的失望。
    5. 诸吕几亡汉:吕氏家族的权力导致了汉朝的灭亡,历史教训。
    6. 商翁不仕秦:商鞅未能在秦朝施展才能,反映政治环境对人才的抑制。
    7. 柴桑深僻处:柴桑是偏远之地,暗示隐居的选择。
    8. 亦有晋遗民:即使在偏远地区,依然有人记得和怀念晋朝,反映历史的延续。
  • 修辞手法

    • 对比:隐居与世俗、自然与历史之间的对比。
    • 典故:引用历史人物,增强诗歌的深度与厚度。
    • 象征:柴门象征隐居生活,晋遗民象征历史的延续。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世俗的批判,以及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思考。通过对历史的反思,传达出对人性与生活选择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柴门:象征隐居与远离俗世的选择。
  • 缙绅:代表当时社会的士人阶层,暗示权力与名利。
  • 乐事:自然中的乐趣,象征简单与纯粹的生活。
  • 晋遗民:历史的记忆与文化传承,体现对过去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缙绅”指的是: A. 农民
    B. 士大夫
    C. 商人
    D. 文人

  2. 填空题:诗中提到“诸吕几亡汉”是指____的权力导致了汉朝的灭亡。

  3. 判断题:诗人对世俗生活持积极态度。 (对/错)

答案

  1. B
  2. 吕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现对自然的向往,但更加细腻描绘自然景色,体现个人的内心感受。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表达隐逸情怀,但对历史的反思更为浓厚,展现个人的历史责任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唐宋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