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杂诗和林石田 其十》

时间: 2025-01-06 04:24:31

天也今如此,人乎可奈何。

台边西子去,宫里北人过。

玉树歌方息,金铜泪已多。

旌旗遮御路,舟楫满官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也今如此,人乎可奈何。
台边西子去,宫里北人过。
玉树歌方息,金铜泪已多。
旌旗遮御路,舟楫满官河。

白话文翻译:

今天的天空如此,人在世间又能如何呢?
西子(指西湖美人)已经离去,宫中北方的主人又在经过。
玉树的歌声刚刚停止,金铜的泪水已然多得无法计数。
旌旗遮挡了御路,船只满载在官河上。

注释:

  1. 天也今如此:今天的天空也是这样,表达一种无奈和失落的情绪。
  2. 人乎可奈何:人在这种情况下又能做些什么呢?反映出对人事无常的感慨。
  3. 台边西子去:西子指的是西湖的美人,暗指美好事物的逝去。
  4. 宫里北人过:北人可能是指北方的权贵,暗示着外来者的干扰。
  5. 玉树歌方息:玉树比喻美好,歌声的停止预示着欢乐的结束。
  6. 金铜泪已多:金铜象征着贵重和泪水的多,寓意着失落和悲伤。
  7. 旌旗遮御路:旌旗象征着权力与地位,遮挡了原本的道路。
  8. 舟楫满官河:舟楫指船只,官河可能是指权贵的专用水道,显示出繁忙与繁华。

典故解析: “西子”出自《诗经》,是古代美人之典故,象征着美丽的消逝;“玉树”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金铜泪”则可能引申出对于金钱与权力的失落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字承志,号石田,宋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杭州杂诗》系列诗作,表现了作者对时局变幻无常的感慨,可能与当时的社会动荡、个人心境有关。此诗创作于盛世之后,国运衰微之时,作者借用美人的离去表达对历史的无奈和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透过对人事无常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之情。开头两句以“天也今如此,人乎可奈何”引出主题,表现出诗人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接下来的“台边西子去,宫里北人过”,通过“西子”与“北人”的对比,揭示了美好与丑恶、纯真与权力的冲突。诗中的“玉树歌方息,金铜泪已多”则在感叹美好事物消逝的同时,传达出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悲观情绪。最后两句“旌旗遮御路,舟楫满官河”描绘出繁华背后的空虚与无奈。整首诗在意象上通过对比与反衬,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冲击,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独特的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也今如此”:描述今天天空的状态,暗示了一种沉重的氛围。
  2. “人乎可奈何”:感叹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无能为力。
  3. “台边西子去”:美人西子离去,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
  4. “宫里北人过”:北方的权贵经过,暗示外来者对美好事物的影响。
  5. “玉树歌方息”:美好的歌声刚刚结束,意指欢乐的逝去。
  6. “金铜泪已多”:对美好事物失去的反思,泪水寓意悲伤。
  7. “旌旗遮御路”:权力的象征遮挡了通往美好的道路。
  8. “舟楫满官河”:繁忙的船只象征着表面的热闹,内心的空虚。

修辞手法:

  1. 比喻:将西子、美人等比喻为美好事物。
  2. 对仗:如“玉树歌方息,金铜泪已多”,形成音韵的和谐。
  3.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情感,如“金铜泪”。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主题围绕着对过去美好生活的追忆与对未来无望的感叹,反映了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西子:象征美好与纯真,代表逝去的理想。
  2. 玉树:隐喻美好事物,常用来形容人或风景。
  3. 金铜泪:象征失落的财富与悲伤,反映对物质的感慨。
  4. 旌旗:代表权力与地位,象征社会的压迫。
  5. 舟楫:象征生活的繁忙与浮华,内心的空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西子”指的是哪个地方的美人? A. 长安
    B. 杭州
    C. 西湖
    D. 洛阳

  2. 诗中“金铜泪”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失落与悲伤
    C. 愤怒
    D. 满足

  3. 诗人对现实的态度是? A. 积极向上
    B. 无奈与悲观
    C. 中立
    D. 忽视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杜甫的《登高》 - 表达失落与无奈的情感。
  2. 李白的《将进酒》 - 对历史与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汪元量与李白的诗作都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怀念,但汪元量更侧重于对现实的无奈与惋惜,而李白则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豪情与对未来的追求。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
  2. 《古诗词鉴赏辞典》
  3.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