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水驿》

时间: 2025-01-02 05:55:28

薄暮舟维杨柳堤,手攀杨柳立多时。

汉儿快意歌荷叶,越女含愁舞柘枝。

月湿江花和露泫,潮摇淮树带风悲。

长亭一夜浑无寐,与客传杯更和诗。

意思解释

淮安水驿

作者: 汪元量 〔宋代〕

原文展示:

薄暮舟维杨柳堤,手攀杨柳立多时。
汉儿快意歌荷叶,越女含愁舞柘枝。
月湿江花和露泫,潮摇淮树带风悲。
长亭一夜浑无寐,与客传杯更和诗。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我的船停靠在杨柳堤边,手里抓着杨柳站了很久。
汉族小伙子们快意地唱着荷叶之歌,越地女子含着愁苦在舞动着柘枝。
月光洒在江边花朵上,露珠在花瓣上闪耀,潮水摇动着淮河的树木,带来一阵阵的悲凉。
长亭里一夜无眠,与朋友传杯畅饮,更是吟诗作对。

注释:

  • 薄暮:指傍晚时分。
  • 舟维:船停靠。
  • 杨柳堤:长满杨柳的堤岸。
  • 汉儿:指汉族的年轻男子。
  • 快意:高兴、快活。
  • 越女:指越地的女子,可能指古代越国的女子,通常与美丽、愁苦联想在一起。
  • 舞柘枝:柘枝是一种舞蹈,象征着女子的舞姿。
  • 月湿:月光照在湿润的花上。
  • :指露水滴落的样子。
  • 潮摇淮树:潮水摇动淮河旁的树木。
  • 长亭:长亭多为送别之地,常与离别、思念相连。

典故解析:

“汉儿快意歌荷叶”与“越女含愁舞柘枝”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汉族男子的豪放与越女的愁苦,可能暗示了两地文化的差异和人们情感的复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元量,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体现了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与风雅情怀。 创作背景:诗作成于淮安水驿,描绘了水边的生活场景,表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趣与情感波动。

诗歌鉴赏:

本诗以淮安的水驿为背景,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边夜景。开篇的“薄暮舟维杨柳堤”,既展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又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诗中将汉儿的快意与越女的愁苦对比,反映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情感的差异,展现出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随着月光的洒落,江花与露水交融,潮水摇曳中的淮树似乎也在诉说着某种悲伤,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与哲思。最后一句“长亭一夜浑无寐”,则将离愁别绪推向高潮,诗人与友人共饮畅谈,在诗歌与情感的交融中,渗透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离别的惆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薄暮舟维杨柳堤”:描绘了傍晚时分,船停靠在杨柳堤的宁静场景。
    • “手攀杨柳立多时”:诗人手握杨柳,静静地站立,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情绪。
    • “汉儿快意歌荷叶”:汉族青年欢快地唱着,展现出活泼的生活气息。
    • “越女含愁舞柘枝”:越地女子舞动,暗示了她们的内心愁苦。
    • “月湿江花和露泫”:月光洒在湿润的花朵上,描绘出夜色的美丽。
    • “潮摇淮树带风悲”:潮水摇曳着树木,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
    • “长亭一夜浑无寐”:在长亭中一夜未眠,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尽思念。
    • “与客传杯更和诗”:与友人共同饮酒作诗,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 修辞手法

    • 对比:汉儿与越女的情感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层次感。
    • 拟人:潮水摇动树木,赋予自然以情感,使画面生动。
    • 典故:通过提及“荷叶”和“柘枝”,引发对文化的联想。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江边生活,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内心的复杂情感,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离别的感伤。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杨柳:象征着柔情与依依不舍。
    • 荷叶:代表着生命的活力与欢乐。
    • 柘枝:象征着舞蹈与美丽,同时也暗示着愁苦。
    • 江花与露水:代表了夜色的美丽与生命的短暂。
    • 长亭:象征着离别与思念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汉儿快意歌荷叶”的“快意”指的是什么?
    A. 高兴 B. 悲伤 C. 忧愁

  2. “越女含愁舞柘枝”中的“含愁”意味着什么?
    A. 快乐 B. 忧愁 C. 兴奋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兴奋 B. 离愁 C. 快乐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汪元量《淮安水驿》杜甫《月夜忆舍弟》
    • 两者均描绘了夜晚的情景,表现出对离别的思念,汪元量更倾向于轻快的生活气息,而杜甫则表达了浓重的忧愁与牵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诗经与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