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镜见白发》

时间: 2025-01-04 08:40:35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

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
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青云志向的追忆,感慨时光荏苒,白发渐生。谁能想到,在明镜中,自己的身影和影子都在互相怜惜。

注释:

  • 宿昔:指以前,往昔。
  • 青云志:指志向高远,追求卓越的理想。
  • 蹉跎:指时光的流逝和浪费。
  • 白发年:指白发苍苍的年纪,象征衰老。
  • 明镜:这里指明亮的镜子,象征自我反省。
  • 形影:指自己的身影和影子,形象的比喻。
  • 自相怜:相互怜惜,反映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容,号季直,唐代著名诗人和政治家,曾任宰相,才华横溢。其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怀及对自然的深刻观察,风格清新典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张九龄晚年,时光的流逝使他感慨万千,白发的出现让他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志向与追求,反映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照镜见白发》是一首反映人生哲理的诗作。诗中首先提到“宿昔青云志”,这不仅是对青春理想的追忆,也暗示了年轻时的雄心壮志。接着“蹉跎白发年”,则显示出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白发代表着苍老与衰退,令人感到一种失落感。最后两句“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则通过明镜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己衰老的无奈与感伤。镜子不仅是自我反省的工具,也是对自我认知的象征。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情感,表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以及对自己人生的怜惜。这种感情,与古人常有的“人生如梦”的感慨相呼应,令人心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宿昔青云志:表达了对过去理想的怀念,青云志象征着高远的抱负。

  2. 蹉跎白发年:感慨时光流逝,白发的出现让人意识到自己已不再年轻。

  3. 谁知明镜里:提到明镜,暗示自我反省,意识到个人的变化。

  4. 形影自相怜:身影与影子之间的怜惜,表现出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发”比作时间的流逝,象征着衰老。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比,承接过去与现在的情感。
  • 拟人:形影之间的“相怜”,赋予了无生命的影子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青春理想的追忆和对衰老的无奈,反映了人们在岁月流逝中对自我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云:象征远大的理想与抱负。
  • 白发:象征衰老与时间的无情。
  • 明镜:象征自我反省和对现实的认知。
  • 形影:象征自我与内心情感的割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张九龄的“青云志”指的是什么?

    • A. 高远的志向
    • B. 年轻时的玩乐
    • C. 对金钱的追求
  2. 诗中“明镜”的含义是什么?

    • A. 反映现实
    • B. 显示美丽
    • C. 记录历史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快乐
    • B. 忧伤
    • C. 愤怒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同样表达了对人生苦短的感慨。
  • 《静夜思》 by 李白:反映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无常。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照镜见白发》:两者都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但《静夜思》更偏向于乡愁,而《照镜见白发》则集中在个人的失落与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