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折杨柳
作者: 张九龄 〔唐代〕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迟景那能久,芳菲不及新。
更愁征戍客,容鬓老边尘。
白话文翻译:
我轻轻折下一枝杨柳,借此寄托对远方爱人的思念。
一枝柳条并不算珍贵,但我怜惜的是它代表的故乡的春天。
暮春的景色能维持多久呢?它的美丽也比不上新鲜的春光。
更让我感到忧愁的是身在戍边的客人,容颜已被岁月和战尘所侵蚀。
注释:
- 纤纤:形容细长柔美的样子。
- 寄情人:寄托对心上人的情感。
- 何足贵:并不算珍贵。
- 怜是:怜惜的是。
- 迟景:迟暮的景色。
- 芳菲:花草的香气和美好。
- 征戍客:指在边疆戍守的士兵,常常思念家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号季直,唐代著名诗人及政治家。张九龄以诗名扬,尤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代表作有《望月怀远》等。
创作背景:
《折杨柳》创作于盛唐时期,正值国家强盛、文化繁荣之际,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身在戍边的士人的忧虑,表现出唐代盛世下的个人情感。
诗歌鉴赏:
《折杨柳》是一首深情的抒怀诗,诗人通过折柳这一典型意象,寄托了对故乡和远方爱人的思念。开篇的“纤纤折杨柳”不仅描绘了柳条的柔美,也隐含了诗人对情感的细腻表达。接着,诗人提到“一枝何足贵”,显示出对物质的淡泊,真正珍贵的是与故乡春天的情感联系。最后两句则引入了时间的流逝和战争的愁苦,展现了诗人对变迁与离别的深刻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纤纤折杨柳:轻柔地折下杨柳,表现出细腻的情感。
- 持此寄情人:借柳寄情,直接表达思念之情。
- 一枝何足贵:强调柳枝的微不足道,真正在乎的是情感。
- 怜是故园春:怀念故乡的春天,体现对故乡的眷恋。
- 迟景那能久:感叹春光易逝,时光不待人。
- 芳菲不及新:旧的美丽总比不上新的,即对新生事物的向往。
- 更愁征戍客:引入更深层的忧虑,思念在边疆戍守的士人。
- 容鬓老边尘:岁月的侵蚀和战乱的影响,表现出离愁别绪。
修辞手法:
- 比喻:柳条象征柔美的情感。
- 拟人:春天被赋予了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诗句之间对称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柳条的折取,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岁月流逝、战乱的忧虑,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个人情感与国家现状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柳:象征柔美与思念。
- 故园春:象征故乡的温暖和美好。
- 征戍客:代表了远离家乡的士人,折射出战争的残酷与思乡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纤纤折杨柳”的意思是?
- A. 轻轻折柳
- B. 粗鲁折柳
- C. 折断树枝
-
诗人借柳寄情的对象是?
- A. 家乡
- B. 情人
- C. 战友
-
诗中提到的“征戍客”指的是?
- A. 旅行者
- B. 士兵
- C. 商人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月夜忆舍弟》(杜甫):同样表现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折杨柳》与《月夜忆舍弟》:两者均表达了思乡之情,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后者则反映了战乱中的离愁。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经典唐诗选集。
- 《中国古代诗歌选读》:对古代诗词的深入分析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