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二首》
时间: 2025-01-04 10:27: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二首 其一 蹈海鲁连不帝秦,茫茫烟水着浮身。 国民孤愤英雄泪,洒上鲛绡赠故人。 其二 海天龙战血玄黄,披发长歌揽大荒。 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
白话文翻译:
其一 像鲁仲连那样,宁愿跳海也不向秦称臣,我漂泊在茫茫的烟水中。 国民的孤愤和英雄的泪水,都洒在了鲛绡上,赠给故人。 其二 海天之间,龙在战斗,血染玄黄,我披发长歌,拥抱广阔的荒野。 易水边,人已离去,只剩一天明月,白如霜。
注释:
字词注释: 蹈海鲁连:指鲁仲连,战国时期齐国人,因不满秦国的暴政,宁愿跳海自杀也不向秦称臣。 鲛绡:传说中鲛人所织的丝织品,这里指珍贵的布料。 海天龙战:比喻激烈的战斗或冲突。 玄黄:指天地的颜色,这里指血染的颜色。 披发长歌:形容放荡不羁,豪放不羁的样子。 大荒:指广阔的荒野。 易水:河名,位于今河北省,古代常用来比喻离别之地。
典故解析: 鲁连不帝秦:鲁仲连的故事,表达了对暴政的反抗和不屈的精神。 易水萧萧:易水边的离别,常用来表达离别的哀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曼殊,清代诗人,以其豪放的诗风和深沉的情感著称。他的诗歌多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曼殊在离别友人汤国顿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鲁仲连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暴政的反抗和不屈的精神。诗中的“蹈海鲁连不帝秦”一句,直接引用了鲁仲连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宁愿漂泊也不向暴政屈服的决心。第二句“茫茫烟水着浮身”,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漂泊无依的境遇。后两句“国民孤愤英雄泪,洒上鲛绡赠故人”,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友人的深情。
第二首诗则通过“海天龙战血玄黄”的意象,描绘了激烈的战斗场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后两句“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则通过易水边的离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其一 蹈海鲁连不帝秦:直接引用了鲁仲连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暴政的反抗和不屈的精神。 茫茫烟水着浮身:描绘了诗人漂泊无依的境遇。 国民孤愤英雄泪: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 洒上鲛绡赠故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
其二 海天龙战血玄黄:描绘了激烈的战斗场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 披发长歌揽大荒:表达了诗人放荡不羁,豪放不羁的样子。 易水萧萧人去也:通过易水边的离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 一天明月白如霜: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修辞手法: 比喻:如“海天龙战血玄黄”中的“龙战”比喻激烈的战斗。 拟人:如“一天明月白如霜”中的“明月”被赋予了人的情感。 对仗:如“蹈海鲁连不帝秦,茫茫烟水着浮身”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暴政的反抗,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友人的深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蹈海鲁连:表达了诗人对暴政的反抗。 茫茫烟水:描绘了诗人漂泊无依的境遇。 国民孤愤: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 英雄泪: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 海天龙战:描绘了激烈的战斗场面。 血玄黄: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 易水萧萧: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 一天明月: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蹈海鲁连”指的是谁? A. 鲁仲连 B. 鲁班 C. 鲁肃 D. 鲁智深
-
诗中的“鲛绡”指的是什么? A. 珍贵的布料 B. 海中的鱼 C. 海中的珍珠 D. 海中的珊瑚
-
诗中的“易水萧萧”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哀愁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离骚》:屈原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词对比: 《离骚》与《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二首》: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但《离骚》更加深沉和复杂,而《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二首》则更加直接和豪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苏曼殊诗集》:收录了苏曼殊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思想。 《古诗十九首》:收录了多首古代诗歌,可以与苏曼殊的诗歌进行对比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