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春台用戴式之韵》

时间: 2025-01-06 06:50:29

山城无处着鳌头,与客相携汗漫游。

六月亦寒空翠合,一溪不尽夕阳流。

有蔬笋气诗逾好,无绮罗人山更幽。

白雪翻匙秋已逝,洗吾老瓦起相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城无处着鳌头,与客相携汗漫游。
六月亦寒空翠合,一溪不尽夕阳流。
有蔬笋气诗逾好,无绮罗人山更幽。
白雪翻匙秋已逝,洗吾老瓦起相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山城的景象。在这片山城中,竟然没有地方可以称得上“鳌头”,与朋友一起漫游,汗水淋漓。六月份的天气依然寒冷,青翠的山水互相交融,一条小溪里夕阳的余辉不断流淌。这里的蔬菜和竹笋的气息让诗歌更加美好,没有华美的衣服,反而让山野更显幽静。白雪已然融化,秋天已经过去,我把那些旧瓦洗净,与朋友再次相聚。

注释:

  • 鳌头:比喻名望、地位或成就的高峰,这里意指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
  • 汗漫游:形容在游玩时因热或兴奋而出汗,表示一种放松的状态。
  • 空翠:指青山绿水,形容山水的清幽。
  • 蔬笋气:指新鲜的蔬菜和竹笋的气息,寓意自然的清新和诗意。
  • 绮罗:华丽的衣物,象征富贵与奢华。
  • 白雪翻匙:比喻冬天的雪已经融化,暗示季节更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岳,宋代著名诗人,字子纯,号松壑,擅长诗歌,尤其是山水田园诗。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故,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方岳与友人游山玩水之际,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谊的珍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文人常常借游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见解,强调与自然的和谐。

诗歌鉴赏:

这首《熙春台用戴式之韵》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山城游玩的图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惜。诗的开头“山城无处着鳌头”便传达出一种无处可称的谦逊,表明诗人不追求名利,反而注重与友人共享悠闲的时光。接下来的“六月亦寒空翠合”,则通过对天气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凉的氛围,使人感受到自然的独特魅力。

诗中提到的“有蔬笋气诗逾好,无绮罗人山更幽”,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赏,同时也隐含了对物质追求的否定,强调了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内心的宁静。在最后两句中,白雪的融化象征着季节的更替,诗人通过洗净旧瓦来重新聚会,展现了对友谊的期待和珍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细致的情感表达,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友谊的深刻理解,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城无处着鳌头”:山城中没有突出的地方,象征谦逊。
  2. “与客相携汗漫游”:和朋友一起游玩,展现亲密的友谊。
  3. “六月亦寒空翠合”:六月份的天气冷,青山绿水相映成趣。
  4. “一溪不尽夕阳流”:小溪的水流动不息,夕阳的余晖映照,充满诗意。
  5. “有蔬笋气诗逾好”:清新的自然气息使诗意更为高雅。
  6. “无绮罗人山更幽”:没有华丽的衣物,反而让自然更加幽静。
  7. “白雪翻匙秋已逝”:季节更替,白雪的融化象征着秋天的结束。
  8. “洗吾老瓦起相酬”:洗净旧瓦重新聚会,表达对友好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雪翻匙”,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使得意境更为清晰。
  • 拟人:自然景物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和友谊,表达了诗人对物质的淡泊、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一种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城:象征着宁静与自然。
  • 蔬笋:代表自然的气息和清新。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美好。
  • 白雪:代表季节的更替,隐喻生命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鳌头”指的是什么? A. 风景
    B. 名望或地位
    C. 朋友
    D. 自然

  2. “六月亦寒空翠合”中“寒”字的作用是什么? A. 描述天气
    B. 表达季节变化
    C. 形容情感
    D. 强调幽静

  3. 诗人通过“洗吾老瓦起相酬”表达了什么? A. 对旧物的怀念
    B. 对友谊的珍视
    C. 对自然的向往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春日偶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方岳的作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 朱熹的诗中常常蕴含哲理,与方岳的自然描写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方岳年谱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