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冬雪不到地,春雪方连天。
山园亦珊瑚,暄暖亦已妍。
舒舒者丹荑,忽作冻蝟拳。
寒燠固不齐,勿与时争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的是冬天的雪还未覆盖大地,而春天的雪却已在天空中飘落。山园中的植物像珊瑚一样美丽,温暖的气候让它们显得格外妍丽。嫩草柔和地舒展开来,突然像冰冻的小浣熊一样蜷缩。寒冷和温暖的气候本就不均衡,不要急于与时光争先。
注释:
- 丹荑:指红色的草,常用以象征春天的生机。
- 冻蝟拳:比喻嫩草因寒冷而收缩,形象地描绘了植物在寒意中的状态。
- 寒燠:寒冷和温暖,指天气的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方岳的诗风清新自然,往往融汇哲理与情感。
创作背景:
《溪行》创作于春冬交替之际,正是自然界变化最为显著的时刻,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溪行》这首诗描绘了冬春交替的自然景象,情感细腻而深沉。诗人首先通过对冬雪和春雪的描绘,展示了冬天尚未完全离去,春天的气息却已悄然来临的情景。这种对比,恰如人生的不同阶段,既有寒冷的困顿,也有温暖的希望。
“山园亦珊瑚,暄暖亦已妍。”通过对自然的细致观察,诗人将山园中的景物比作珊瑚,展现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体现了生命的力量与美好。接下来的“舒舒者丹荑”,描绘了春草刚刚舒展,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然而,诗中也充满了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与接受。“寒燠固不齐,勿与时争先。”这一句点明了自然的无常,提醒人们不要急于求成,而是应顺应自然的节奏。这既是对自然的敬畏,也是对人生的深刻认识,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淡然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敏感,启发读者思考人与自然、时间的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冬雪不到地:冬天的雪还未完全覆盖大地,暗示着冬季的尾声。
- 春雪方连天:春天的雪花却在空中飞舞,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山园亦珊瑚:山园中的植物如同珊瑚般美丽,显示出春天生机的景象。
- 暄暖亦已妍:温暖的气候使得植物显得更加美丽。
- 舒舒者丹荑:嫩草开始舒展,象征着生命的复苏。
- 忽作冻蝟拳:突然因为寒冷而蜷缩,表现了气候的变化。
- 寒燠固不齐:寒冷与温暖并存,说明自然的复杂性。
- 勿与时争先:告诫人们不要急于与时间竞争,要顺应自然。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园形容为珊瑚,生动形象。
- 拟人:草木因寒冷而蜷缩,赋予自然以人性特征。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比,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以冬春交替的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倡导人们顺应自然,不应急于求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着冬天的冷清与静谧。
- 山园:代表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 丹荑:象征春天的生命力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方岳的《溪行》主要描绘了哪个季节的交替?
- A. 夏秋
- B. 冬春
- C. 春夏
- D. 秋冬
-
在诗中,山园被比作什么?
- A. 水晶
- B. 珊瑚
- C. 明珠
- D. 宝石
-
诗中提到的“寒燠”指的是什么?
- A. 冷与热
- B. 风与雨
- C. 日与月
- D. 霜与露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方岳的《溪行》与王维的《鸟鸣涧》均描绘了自然景象,但前者偏重于季节变化的哲理思考,而后者则更注重于瞬间情景的描绘和心境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方岳及同时代诗人的作品,适合研究宋代诗歌。
- 《古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古诗词的背景和解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