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时间: 2025-01-19 18:04:29

落月杜鹃啼未了。

粥鱼忽报千山晓。

笠子盖头衣钵少。

穿林表。

回头高刹空中小。

官路旧多林木绕。

露浓花蕊皆颠倒。

渡水登山排草草。

庐山好。

香炉峰下湖波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渔家傲

落月杜鹃啼未了。
粥鱼忽报千山晓。
笠子盖头衣钵少。
穿林表。
回头高刹空中小。
官路旧多林木绕。
露浓花蕊皆颠倒。
渡水登山排草草。
庐山好。
香炉峰下湖波渺。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月落时分,杜鹃的啼鸣似乎还未停止。
渔夫的粥已经煮好,鱼的鲜香在千山之外传来。
我身披斗笠,手持钵盂,衣物简单。
穿过树林,走出了村外。
回头望去,远处的高塔在空中显得渺小。
以前的官道周围常有林木环绕。
露水浓重,花蕊都因露水而低垂。
渡过河水,登上山岗,一路上草木繁茂。
庐山的景色真美。
在香炉峰下,湖水波光粼粼,迷人无比。

注释:

  • 落月:指月亮落下的时刻,象征夜晚的结束。
  • 杜鹃:指杜鹃鸟,常在春天啼鸣,象征春天的到来。
  • 粥鱼:指用鱼煮的粥,代表渔家的生活。
  • 笠子:斗笠,渔民常用的遮阳雨具。
  • 衣钵少:衣物简单,钵盂少,形象地描绘出渔家简朴的生活。
  • 庐山:著名的风景名胜,象征自然的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渭老,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生活的深刻观察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和渔家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渔家傲》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之时。诗人通过描绘渔家生活,表达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渔家傲》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渔民的日常生活与自然美景,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全诗情景交融,开头的“落月杜鹃啼未了”,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杜鹃的啼鸣似乎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带有淡淡的哀愁。而“粥鱼忽报千山晓”则借助渔家的生活,展现出晨曦初露时的温馨与朴实。

诗中通过“笠子盖头衣钵少”描绘出渔民的简单与自然,表现出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接着,诗人回头眺望高塔,渺小的身影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整首诗气韵生动,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落月杜鹃啼未了”:月亮落下,杜鹃鸟的啼鸣依旧回荡,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粥鱼忽报千山晓”:渔家煮好的粥,鱼的香气传遍千山,描绘出晨曦中的温暖与生活的气息。
  • “笠子盖头衣钵少”:渔民的简单打扮,强调他们的生活朴素。
  • “穿林表”:走出树林,象征着自由与自然。
  • “回头高刹空中小”:高塔在远处显得渺小,反映人与自然的渺小和谐。
  • “官路旧多林木绕”:描绘过去官道的环境,增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
  • “露浓花蕊皆颠倒”:露水浓重,花朵低垂,展现出自然之美。
  • “渡水登山排草草”:描绘渔夫的行程,表现出自然的生动与活力。
  • “庐山好”:简单的赞美,直接表达对庐山美景的欣赏。
  • “香炉峰下湖波渺”:湖水波光粼粼,意境悠远,展现了自然的迷人之处。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简单与美好通过自然景物进行对比,表现出渔家生活的真谛。
  • 拟人:杜鹃鸟的啼鸣似乎在诉说,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了对渔家生活的赞美,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落月:象征夜晚的结束与新一天的开始,寓意希望。
  • 杜鹃:象征春天与生机,带有一丝哀愁。
  • 粥鱼:代表渔家生活的真实与温暖。
  • 庐山:象征自然的壮丽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渔家傲》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吕渭老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杜鹃”象征什么?

    • A. 生命
    • B. 哀愁与春天
    • C. 战争
  3. 诗的主题主要体现了对什么的赞美?

    • A. 城市的繁华
    • B. 自然与渔家生活
    • C. 科技的发展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舟唱晚》:同样描绘渔家的生活。
  • 《江南春》:突出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诗词对比:

  • 《渔家傲》 vs. 《江雪》: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前者偏重于渔家生活的温暖,后者则表现出孤独与静谧的意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吕渭老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