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馆临荒途,清川带长陌。
上有流思人,怀旧望归客。
塘边草杂红,树际花犹白。
日暮有重城,何由尽离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高高的馆舍,临近荒芜的道路,清澈的河流旁边是延绵的田埂。馆舍上面有一个思念故乡的人,怀着对过去的思念,远望归来的旅客。塘边的草丛中夹杂着红色的花朵,树间的花儿依然是白色的。夕阳西下,远处的城墙显得层层叠叠,离席时又怎能尽情地告别呢?
注释:
- 高馆:高大的馆舍,指的是诗人所处的高楼。
- 荒途:荒凉的道路,暗示周围环境的偏僻与冷清。
- 清川:清澈的河流,表示自然的美好。
- 流思人:思念的人,指的是诗人自己。
- 怀旧:怀念过去,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塘边草杂红:塘边的草丛中夹杂着红色的花,描绘自然景色。
- 日暮:黄昏时分,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情绪。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诗中对“流思”和“怀旧”的表达反映了古代文人对故乡的思念,尤其是在漂泊和离别之际,这种情感在古诗词中十分常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朓(464年-499年),字僧璨,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出身于士族,才华横溢,擅长五言诗和乐府。其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送江水曹还远馆》创作于南北朝时期,那个时代社会动荡,诗人往往身处离别与思念的状态。诗反映了谢朓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故乡的深切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离别的惆怅。开头两句描绘了馆舍和荒途的对比,传达出一种孤独感;而清川与长陌则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逝去。接下来的“流思人”和“怀旧望归客”描写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一方面是对过往的追忆,另一方面却被现实的孤独所困扰。景与情的交融使整首诗具有了强烈的情感张力。
诗中“塘边草杂红,树际花犹白”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美丽,却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红与白的对比,象征着生命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结尾的“日暮有重城,何由尽离席”则令人感到无尽的惆怅与无奈,离别时刻的沉重感在此刻达到高潮,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谢朓作为一位诗人的深邃思考与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馆临荒途:高大的馆舍矗立在荒凉的道路旁,暗示了孤独与偏僻。
- 清川带长陌:清澈的河流环绕着长长的田埂,描绘出宁静的自然环境。
- 上有流思人:馆舍上面有个思念故乡的人,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 怀旧望归客:怀着对往昔的怀念,视线投向归来的旅客,体现了游子的心情。
- 塘边草杂红:塘边的草丛中夹杂着红色的花朵,表现出生命的活力。
- 树际花犹白:树间的花依然是白色的,象征着纯洁与宁静。
- 日暮有重城:夕阳西下,远处城墙重重叠叠,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何由尽离席:离席时又怎能尽情告别,表达了对离别的不舍与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馆舍和道路的对比用来表现孤独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增强诗歌的情感深度。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故乡的思念与离别的感伤,展现了古代游子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馆:象征孤独与高远的追求。
- 清川:象征生命和时间的流动。
- 流思人:代表游子,承载着思乡情怀。
- 草杂红、花犹白:象征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脆弱。
- 日暮、重城: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高馆临荒途”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幸福
B. 孤独
C. 欢乐 -
填空题:诗中“塘边草杂__”描绘了自然的景色。
-
判断题: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是积极的情感。 (对/错)
答案:
- B
- 红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更加直接而深刻。
- 《登高》:描绘了孤独与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基调相似但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
- 《南北朝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