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宣叔乞笋伽陀二颂》 —— 黄庭坚
收夏筤,四月尾。
雨班班,雷虺虺。
茧栗幡,觳觳殳换束死。
数寺来,勤老子。
或遭骂,墙有耳。
白话文翻译:
在四月的末尾,我收获了夏天的竹笋。
雨下得密密麻麻,雷声轰轰隆隆。
茧和栗子都被风吹得摇晃,像是要交换生命的束缚。
几座寺庙前来拜访,老子勤勉地在此修行。
有时遭受谴责,墙壁似乎也在倾听。
注释:
- 夏筤:指夏季的竹子,常用于制作竹筐。
- 班班:形容雨下得很密,声音清晰。
- 雷虺虺:雷声的形容,表示雷声低沉而连续。
- 茧栗幡:指被风吹动的茧和栗子,象征生命的脆弱与变幻。
- 勤老子: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勤勉修行的象征。
- 墙有耳:比喻言语不可随意,墙壁也仿佛在倾听他人的秘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底存,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是“婉约派”诗人的代表之一。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关注自然与人生的哲理,善于运用典故和形象的描绘。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黄庭坚的隐居时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展现了他在道家哲学影响下的修行生活。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和宣叔乞笋伽陀二颂》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入思考与感悟。诗中描绘了初夏的景象,雨声和雷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自然画面,反映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诗人在描写竹笋的收获时,不仅表现出对自然恩赐的感恩,也隐含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茧栗幡,觳觳殳换束死。”这一句充满了生动的意象,表现了自然界的无常与变化,给人以深刻的哲理启示。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引发对人生和道理的反思,表现了他对生命的敬畏与思考。而“墙有耳”的警觉,让人感受到诗人在言语上的谨慎,暗示了社会的复杂与人际关系的微妙。
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深邃,展现了黄庭坚独特的个性和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收夏筤,四月尾。:诗人开始收获夏天的竹笋,时间为四月末,暗示着季节的更替与生命的生长。
- 雨班班,雷虺虺。:描绘了初夏的雨声和雷声,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气候特点。
- 茧栗幡,觳觳殳换束死。:自然界的变化与生命状态的象征,表现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数寺来,勤老子。:寺庙的到来象征着修行的氛围,老子作为道家哲学的代表,体现了对内心修养的追求。
- 或遭骂,墙有耳。:警示言语的谨慎,反映出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墙有耳”,比喻言语需谨慎,暗示社会关系的微妙。
- 拟人:通过描写雨声和雷声的生动性,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句式工整,前后呼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与对人生态度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理解与哲学思考。诗中既有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黄庭坚深邃的思想与细腻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夏筤:象征生长与丰收。
- 雨:象征滋润与生命的希望。
- 雷:象征力量与变幻。
- 茧: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束缚。
- 墙:象征外部世界的关注与社会的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收夏筤”指的是什么? A. 竹笋
B. 水果
C. 花朵
D. 蔬菜 -
“墙有耳”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A. 墙壁可以听到人的话
B. 说话要小心
C. 墙壁是有灵性的
D. 墙壁会传递消息 -
诗中提到的“勤老子”指的是什么? A. 老子在学习
B. 老子在修行
C. 老子在工作
D. 老子在旅行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对比黄庭坚的《和宣叔乞笋伽陀二颂》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但黄庭坚更注重哲理思考,而李白则展现了自由奔放的个性与豪情。两者在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思想深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黄庭坚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