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舟中记梦》

时间: 2025-01-07 22:19:18

欹枕艣声边,贪听咿哑聒醉眠。

梦里笙歌花底去;依然,翠袖盈盈在眼前。

  别后两眉尖,欲说还休梦已阑。

只记埋怨前夜月,相看,不管人愁独自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乡子·舟中记梦
辛弃疾 〔宋代〕

欹枕艣声边,贪听咿哑聒醉眠。
梦里笙歌花底去依然,翠袖盈盈在眼前。
别后两眉尖,欲说还休梦已阑。
只记埋怨前夜月,相看,不管人愁独自圆。

白话文翻译:

在船头靠着枕头,听着橹声,沉醉于梦中。
梦里在花间听笙歌,眼前依然是你那翩翩的翠袖。
分别后眉头微蹙,想说却又止住,梦已经结束。
只记得埋怨前夜的明月,互相凝视,不在意那人独自的愁苦。

注释:

  • 欹枕:斜靠着枕头。
  • 艣声:橹声,指船划水的声音。
  • 贪听:贪恋地倾听。
  • 笙歌:笙声与歌声。
  • 翠袖盈盈:形容女子的衣袖轻盈飘动。
  • 别后:分别之后。
  • 两眉尖:眉头微皱。
  • 欲说还休:想要说却又停住。
  • 梦已阑:梦已经结束。
  • 相看:互相凝视。
  • 人愁独自圆:指人的愁苦,像月亮一样圆满,但独自承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军事家。他的词作以豪放激昂著称,常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情感的纠葛。

创作背景:此词写于辛弃疾晚年,正值南宋与金国对峙时期,国事艰难,个人情感亦难以自已。写于舟中,表现了在水上漂泊的孤独和对梦中人深切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舟中”作为背景,展现了一个梦境与现实交织的情感世界。开篇部分,诗人描绘了在船上沉醉于橹声之中,仿佛听见了梦中的笙歌,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梦中的美好与现实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尤其是翠袖盈盈的意象,既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也暗示了那份不可得的遗憾。

中间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别后相思的苦闷,眉头微皱欲言又止,展现了内心的挣扎与无奈。结尾以“相看,不管人愁独自圆”收束,强调了在面对孤独与愁苦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依然真实存在,尽管各自承受着不同的烦恼。

整首词通过精致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既有对梦中人深深的眷恋,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反思,展现出辛弃疾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交织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欹枕艣声边:诗人斜靠在船头,听着水橹划水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贪听咿哑聒醉眠:沉醉于梦境,贪恋于这梦中的声音,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梦里笙歌花底去依然:在梦中,仍然能听到美妙的音乐,象征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 翠袖盈盈在眼前:梦中的女子轻盈的衣袖让人心动,展现了对其深厚的情感。
    • 别后两眉尖:分别后思念之苦,眉头紧锁,感情的复杂性。
    • 欲说还休梦已阑:想要倾诉却又停住,表明梦境的结束与现实的无奈。
    • 只记埋怨前夜月:对月亮的埋怨,象征着对时间流逝与美好失去的无奈。
    • 相看,不管人愁独自圆:尽管心中愁苦,仍然在彼此的目光中找寻一丝慰藉。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梦境比作美好的时光,与现实形成对比。
    • 拟人:赋予月亮以情感,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怨恨。
    • 对仗: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词的音乐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达了对美好往事的怀念和对现实孤独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情感的深刻理解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 :象征漂泊与不安,暗示人生的无常。
  • 月亮:代表时间与思念,象征着人间情感的皎洁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辛弃疾
    c) 苏轼
    d)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翠袖”指代什么? a) 花瓣
    b) 女子的衣袖
    c) 竹子
    d) 云彩

  3.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排比
    c) 对比
    d) 反问

答案

  1. b) 辛弃疾
  2. b) 女子的衣袖
  3. a) 拟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李清照)

诗词对比
与辛弃疾的豪放风格相比,李清照的词更显细腻与柔婉,反映了女性情感的复杂与细腻。两位词人在情感表达上虽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个体情感的真实刻画。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