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其四 闺中元旦》
时间: 2024-09-19 20:45: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灯下了妆奁。玳瑁堂前春色添。万福归来无一事,憨憨。自揭薰笼换绣衫。迎喜出门檐。笑看家家下竹帘。瓜子满阶人莫扫,纤纤。曾带脂香唾舌尖。
白话文翻译:
在灯下整理妆台,玳瑁镶边的堂前春色愈加美丽。万事皆已平安无事,我心欢愉。自己揭开薰笼,换上绣花衫。迎接新年喜气,走出门檐。微笑着看着邻家竹帘垂下。瓜子满地,大家都不去打扫,细细一笑。嘴边还留着脂香,令人回味无穷。
注释:
- 妆奁:妆台,古代女子化妆的地方。
- 玳瑁:一种珍贵的海龟壳,常用作装饰品。
- 春色:春天的景色,象征着生机与美好。
- 万福:指各种祝福,通常在新年时使用。
- 薰笼:一种熏香用具,古代常用来熏染衣物。
- 绣衫:绣有花纹的衣服。
- 竹帘:用竹子编制的帘子,常用来遮挡阳光。
- 瓜子:指一种零食,象征着生活的闲适。
- 脂香:指香脂的香气,通常形容妆容的香气。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它描绘了古代女子在元旦节日中欢庆的日常生活,体现了当时社会对节日的重视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尤侗,明代诗人,字子明,号容斋,生于1480年,卒于1540年。他以才华横溢著称,诗词风格清新隽永,擅长描写生活细节和情感,作品多流传于世。
创作背景:
《南乡子 其四 闺中元旦》创作于元旦佳节,诗人以女子的视角描绘节日氛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家庭生活,展现了节日的欢乐与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南乡子 其四 闺中元旦》以节日的欢庆为主题,展现出一种温馨而恬静的生活场景。诗人在描写过程中,运用了细腻而生动的语言,通过对妆奁、春色、薰笼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充满生活气息的节日氛围。
诗歌开头“灯下了妆奁”,展现了女性在节日中精心打扮的情景,接着“玳瑁堂前春色添”则通过色彩的丰富,传达出春天的生机与美好。紧接着“万福归来无一事,憨憨”,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与安宁,内心的欢愉情感也随之而来。
之后“自揭薰笼换绣衫”则表明了女性在节日中对新衣的期待和新年的美好愿景,展现了一种追求美与幸福的生活态度。而“笑看家家下竹帘”,则是对周围邻里生活的观察,传达出一种和谐、友好的邻里关系。最后“瓜子满阶人莫扫,纤纤”则体现了节日的轻松氛围,诗人对生活中的闲适与乐趣的享受。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节日的欢快与温暖,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灯下了妆奁:在灯光下,整理妆台,暗示女性在节日中准备打扮。
- 玳瑁堂前春色添:堂前的春色因妆点而更显生机。
- 万福归来无一事,憨憨:万事皆平安,心情欢愉,表达了对生活的满足。
- 自揭薰笼换绣衫:自己打开熏香器,换上新衣,表现出节日的期待。
- 迎喜出门檐:迎接新年的喜气,走出门外,感受节日的气氛。
- 笑看家家下竹帘:微笑着看邻居家竹帘垂下,表现出对邻里生活的温暖关怀。
- 瓜子满阶人莫扫,纤纤:地上满是瓜子,大家都不去打扫,展现节日的悠闲。
- 曾带脂香唾舌尖:嘴边残留的香气,暗示着生活的美好与享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万福归来”比喻平安的到来。
- 拟人:如“笑看家家”,赋予了诗人以情感。
- 对仗:如“灯下了妆奁”和“迎喜出门檐”,形成对称结构,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节日生活的喜悦与满足,展现了女性在节日中自我打扮、享受生活的美好心情,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妆奁:象征女性的美丽与生活的精致。
- 春色:象征生机与希望,代表新年的美好。
- 薰笼:象征着温暖与舒适的生活环境。
- 竹帘:象征生活的安宁与和谐。
- 瓜子:象征着闲适生活,带来轻松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妆奁”是指什么? A. 书房
B. 化妆台
C. 餐厅
D. 农田 -
“万福归来无一事,憨憨”中“憨憨”指的是? A. 幸福的状态
B. 忧愁的心情
C. 忍耐的态度
D. 忘却的情感 -
诗中提到的“瓜子”象征着什么? A. 忙碌
B. 闲适
C. 财富
D. 忍耐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元旦》 by 王安石
- 《除夜》 by 陶渊明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元旦》:同样以元旦为主题,但更侧重于节日的庄重与历史感。
- 陶渊明的《除夜》:则表现出对岁月流逝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尤侗的作品更加细腻温馨,展现了生活的欢愉,而王安石和陶渊明则更多地反映了人对时间和历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