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修竹拂疏棂,淡月侵凉榭。
四畔青山进好风,金鸭香煤灺。
宝唾粲珠玑,长袖飘兰麝。
莫问更楼夜若何,且结高阳社。
白话文翻译
修长的竹子轻轻拂动着窗棂,淡淡的月光洒在凉爽的亭阁上。四周的青山吹来阵阵清风,金色的鸭子在香煤上烤得正好。珍珠般的宝唾闪闪发光,长袖轻舞中飘散着兰麝的香气。不要问那更楼的夜景如何,且在此结个高阳社的欢聚。
注释
字词注释
- 修竹:高大挺拔的竹子。
- 疏棂:窗棂,窗户的格子。
- 淡月:淡淡的月光。
- 凉榭:凉爽的亭阁。
- 青山:指周围的山。
- 金鸭:金色的鸭子。
- 香煤:指煤炭,用于烤食物。
- 宝唾:指珍珠般的唾液,形容饮品。
- 粲珠玑:闪闪发光的珠子。
- 长袖:长袖衣物,常与舞蹈相关。
- 兰麝:兰花和麝香的香气。
- 高阳社:高阳社,是古代的一种社交聚会。
典故解析
“高阳社”是古代一种社交活动,常用于庆祝和交流,反映了古代文人雅集的生活方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适(约1080-1150),字子华,号天涯,宋代诗人,以词作见长,兼擅诗文。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一个朋友聚会的场合,正值夏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聚会的氛围,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卜算子(席上赠瞻明)》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与人文情怀的词作。全诗以“修竹”“淡月”“青山”描绘出一幅宁静的自然图景,展现了诗人对环境的深刻感受。尤其是“淡月侵凉榭”,月光柔和而清凉,使人在暑热的夏季中感受到一丝清爽,极具视觉与触觉的双重体验。
接着,通过“金鸭香煤灺”这一句,诗人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金色的鸭子在炭火上烤得香喷喷,营造出一种温馨的聚会氛围,令人心生向往。而“宝唾粲珠玑”则通过饮品的光彩反映出聚会的欢快与奢华,象征着友情的珍贵。
诗的最后两句,诗人以“莫问更楼夜若何”引导人们放下对未来的担忧,专注于当下的欢聚时光,传达出一种洒脱与珍惜的生活态度。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使整首诗意境更加深远,也映衬了宋代文人追求的那种雅致与闲适的生活方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修竹拂疏棂:修长的竹子轻轻拂动窗棂,暗示自然的和谐与优雅。
- 淡月侵凉榭:淡淡的月光透过竹子洒在凉爽的亭阁上,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四畔青山进好风:四周的青山传来清新的风,体现了自然的宜人。
- 金鸭香煤灺:金色的鸭子在香煤上烤,象征着美味与欢聚的快乐。
- 宝唾粲珠玑:珍珠般的饮品闪闪发光,展现了聚会的奢华。
- 长袖飘兰麝:长袖轻舞中弥漫着兰麝香气,体现了优雅的氛围。
- 莫问更楼夜若何:不要去问更楼的夜景如何,强调了珍惜当下的重要性。
- 且结高阳社:提议在此聚会,体现出诗人重视友情和交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饮品比作“宝唾”,形象生动。
- 拟人:修竹轻拂窗棂,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与聚会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洒脱与享受当下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修竹:象征坚韧与高雅。
- 淡月:象征宁静与柔和。
- 青山: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安宁。
- 金鸭:象征丰盛与美味。
- 兰麝:象征高雅的气息与气氛的优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修竹”指的是什么?
A. 竹子
B. 松树
C. 梧桐
D. 柳树 -
“淡月侵凉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忧伤
B. 甜蜜
C. 宁静
D. 激烈 -
“金鸭香煤灺”描述的是?
A. 烤鸭的香味
B. 美酒的芬芳
C. 盛宴的热闹
D. 花香的迷人
答案
- A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与珍惜。
- 苏轼《水调歌头》:描绘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
诗词对比
- 洪适的《卜算子》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以月亮为意象,但洪适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李白则强调个人的孤独与豪情。
参考资料
- 《宋词选》
- 《唐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