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作者: 李之仪 〔宋代〕
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相思意。
白话文翻译:
我住在长江的上游,你住在长江的下游。
我每天都思念你,却见不到你,
我们同饮长江的水。
这江水何时才能停止流动?
这份思念又要到何时才能结束?
只希望你的心能像我的心一样,
一定不会辜负这份相思的情意。
注释:
- 住:居住、栖息。
- 君:指的是心中所爱的人。
- 思君:思念你。
- 共饮:一起喝,指虽然远隔千里,但心意相通。
- 此水几时休:此水何时才能停止流动?引申为思念何时能结束。
- 此恨:指对离别的惆怅与思念。
典故解析:
本诗通过长江这一自然景象,表现了作者对爱人的思念之情,长江象征着相隔的距离和时间的流逝。李之仪在这里用长江作为背景,表达了情感的深远与绵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之仪(约1084—约1150),字仲明,号云川,宋代词人。其词风清丽,情感细腻,擅长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战乱频繁,情感的寄托愈发显得珍贵,诗人以长江为媒介,传达对爱人深切的思念与期盼。
诗歌鉴赏: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表达了对爱人深切的思念。长江作为中国的重要河流,象征着流逝的时间和无尽的思念。诗中“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开篇即设定了空间的距离,表明了两人间的分隔。接着,诗人表达了日日思念的情感,虽同饮一江水,却无法相见,显得格外无奈。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更是将思念的深度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水流不断,恨意长存,诗人希望能够缩短彼此的距离,期待爱人能理解自己的心意。“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则是对心意相通的渴望,表现了对爱情忠贞的信念。全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展现了宋代词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住长江头:开篇自述,设定了大背景,表达了自我所在的位置。
- 君住长江尾:与“我”形成对比,强调两人之间的距离。
- 日日思君不见君:表现了思念的苦楚,日复一日的思念却无法相见。
- 共饮长江水:虽然远隔千里,心却相连,表明了情感的共鸣。
- 此水几时休:对未来的无奈与迷惘,思念的痛苦似江水流淌不止。
- 此恨何时已:同样是对思念的痛苦的反思,问何时才能解脱。
- 只愿君心似我心:希望对方能够理解自己的情感,表达了深切的期盼。
- 定不负相思意:表达了对爱情的坚定和执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江水,流淌不息。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将水和恨情化作有生命的东西,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爱情的思念与期盼,表现了作者对远方爱人的深沉情感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诗人在长江这一浩瀚的背景下,寄托了无尽的情思与等待,展现了古代文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江:象征着距离、时间的流逝,承载着思念的情感。
- 水:流动的水代表着思念的持续与无奈。
- 心:情感寄托,象征着爱与思念的交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之仪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诗中“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意图表达什么?
- A. 亲密无间
- B. 远隔千里
- C. 时间的流逝
-
诗中“此水几时休”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希望
- B. 无奈
- C. 幸福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陆游《钗头凤·世情薄》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李之仪的这首词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二者均表达了思念之情,但李之仪的表现更为细腻,而李清照则显得更加直白与激烈。两者在表达爱情的方式上各有千秋,展现出不同的情感深度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李之仪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