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时间: 2024-09-19 20:38:55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白话文翻译:

少年时我不懂得什么是愁苦,只知道爱往高处去;
爱往高处去,为了写新词而强作愁苦的样子。
而如今我已识尽世间的愁苦,想要倾诉又觉得不该说。
想要倾诉又觉得不该说,只好感叹天凉的秋天多么好。

注释:

  • 愁滋味:愁的滋味,指愁苦的感觉。
  • 上层楼:指登高望远,寓意追求高远的理想。
  • 为赋新词:为了写新的诗词。
  • 欲说还休:想要说却又停下,形容内心的矛盾。
  • 天凉好个秋:感慨秋天的凉爽,表达一种淡淡的伤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他的词风豪放,情感真挚,常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辛弃疾的作品多表达个人的理想与失落,具有深厚的现实意义。

创作背景:该词作于辛弃疾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与对过往的怀念。词中对青春的追忆与对愁苦的领悟,折射出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对比少年与如今的心境变化,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愁苦的滋味。开篇以“少年不识愁滋味”引出,展现了年轻时的天真与无忧。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了人生的风雨,愁苦的滋味已深刻入心,反映出一种成熟的无奈与对青春的追忆。

“爱上层楼”为诗的主线,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生活的热爱,但“为赋新词强说愁”则揭示了内心的矛盾,年轻时的强作愁苦与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结尾的“却道天凉好个秋”则更是一种恰到好处的释怀,表达了对生活的接受与对自然的感慨,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哲理。

整首词情感真挚,结构紧凑,通过对比的手法,深化了主题,展现了辛弃疾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个体情感的丰富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少年时期对愁苦的无知,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
  • “为赋新词强说愁。”:为创作而强作愁苦,显示出内心的矛盾。
  •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如今对愁苦的深刻领悟,想要倾诉却又停下。
  • “却道天凉好个秋。”:最终以一种淡然的态度看待生活,感慨秋天的凉爽。

修辞手法

  • 对比:少年与成年的心理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将“愁”赋予情感,形象生动。
  • 排比:句式的反复使用,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词反映了人生从无忧到知愁的变化,以自然景物的描写提升了诗歌的意境,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接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少年:象征青春的无忧与理想。
  • :象征人生的苦涩与无奈。
  • :象征成熟与思考,反映出一种淡淡的悲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少年不识愁滋味”,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天真无邪
    • B. 失落与遗憾
    • C. 对理想的追求
  2. “欲说还休”是指什么?

    • A. 想要倾诉却又停止
    • B. 不想说话
    • C. 说了很多话
  3. “却道天凉好个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秋天的热爱
    • B. 对生活的接受
    • C. 对青春的怀念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反映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感慨,但辛弃疾更侧重于对国家和人生的思考,而李清照则更关注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