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九月十三日携家游夏氏林亭燕集作,并送汤词)》
时间: 2025-01-19 20:51: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榭幽园翠箔垂。云轻日薄淡秋晖。菊英露浥渊明径,藕叶风吹叔宝池。酬素景,泥芳卮。老人痴钝强伸眉。欢华莫遣笙歌散,归路从教灯影稀。
白话文翻译:
小亭子在幽静的园子里,翠绿色的帷幕垂下来。云朵轻薄,阳光稀薄,映照着淡淡的秋色。菊花的花瓣沾着露水,映衬着明亮的小路,藕叶在风中摇曳,轻拂着叔宝池(即王子池)。回应美好景致,虽泥土芳香却无可饮。老人愚钝,强作欢颜。不要让欢声笑语消散,回家的路上,灯影也变得稀疏。
注释:
- 小榭:小亭子,供人休息和观景的地方。
- 翠箔:翠绿的帷幕,形容亭子的装饰。
- 菊英:菊花的花瓣,象征着秋天。
- 浥:沾湿,表示露水的滋润。
- 叔宝池:古代传说中的池子,常与美好灵异之景联系在一起。
- 酬素景:回应美好的景致,表达对自然的赞美。
- 泥芳卮:泥土的芳香,可能指代美酒或饮品。
- 欢华:欢快的时光或欢声笑语。
- 灯影稀:回家的路上灯光变得稀疏,象征夜晚的来临。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葛胜仲,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秀丽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风貌。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九月十三日,诗人携家游览夏氏林亭,享受秋日的美好景致,同时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描绘了一个充满秋意的幽静园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秋天的瑰丽与内心的感受相结合。开篇以“小榭幽园翠箔垂”引入,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仿佛带我们走入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接下来的描写更是充满了生机,菊花的露水与风中的藕叶,表现出秋天的丰盈与活力。
“酬素景,泥芳卮”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陶醉,尽管“老人痴钝强伸眉”暗示着人们在欢愉中往往显得愚笨,但诗的尾声又是对欢聚时光的留恋与感伤,唤起了读者对美好瞬间的珍惜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丰富的情感,展现了秋日游玩的乐趣与人生的哲思,在轻松中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小榭幽园翠箔垂”:小亭子在幽静的园子里,翠绿的帷幕垂下来,营造出静谧的场景。
- “云轻日薄淡秋晖”:云朵轻薄,阳光稀薄,映照着淡淡的秋色,描绘出秋天的柔和。
- “菊英露浥渊明径”:菊花的花瓣沾着露水,映衬着明亮的小路,生动展现出秋天的生机。
- “藕叶风吹叔宝池”:藕叶在风中摇曳,轻拂着池水,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酬素景,泥芳卮”:回应自然美景,虽然没有酒水,但心中仍有美好。
- “老人痴钝强伸眉”:老人愚钝,强作欢颜,暗示人们在欢乐中往往显得傻傻的。
- “欢华莫遣笙歌散”:希望欢快的时光不要消散。
- “归路从教灯影稀”:回家的路上灯光变得稀疏,象征着夜晚的来临和生活的归属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生动的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情融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欢华莫遣笙歌散”对“归路从教灯影稀”,平衡了诗句的节奏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使得景物更具生命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秋天美景的热爱以及对欢乐时光的珍惜,同时流露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小榭:象征着宁静与安逸。
- 菊花:象征着坚韧与长寿,秋天的代表花卉。
- 云朵与阳光: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变化。
- 泥芳:暗示着生活的本质与真实,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向往。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 诗中提到的“叔宝池”最有可能指代什么?
A. 游泳池 B. 传说中的池塘 C. 河流 D. 湖泊 - “欢华莫遣笙歌散”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欢快时光的留恋 B. 对孤独的感伤 C. 对旅行的厌倦 D. 对生活的无奈
- 诗中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反映出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慨。
- 苏轼的《蝶恋花》——表达秋天的美感与人生的思考。
-
诗词对比:
- 比较《鹧鸪天》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前者更注重自然景色与家庭的欢愉,后者则强调个人情感的孤独,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人生哲学。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相关研究论文与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