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程良器嘉量别赋一阕纪泛舟之会,往返次韵)》
时间: 2025-01-01 15:35: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程良器嘉量别赋一阕纪泛舟之会,往返次韵)
夜泛南溪月,光影冷涵空。
棹飞穿碎金电,翻动水精宫。
横管何妨三弄,重醑仍须一斗,知费几青铜。
坐久桂花落,襟袖觉香浓。
庾公阁,子猷舫,兴应同。
从来好景良夜,我辈敢情钟。
但恐仙娥川后,嫌我尘容俗状,清境不相容。
击汰同情赏,赖有紫溪翁。
白话文翻译
夜晚在南溪上泛舟,月光冷冷地映照着空中。
船桨划水,宛如飞过碎金般的闪电,翻动着水中如精美宫殿般的波光。
横笛吹响,何妨再来三次,喝酒还是得一斗,不知要花费多少青铜。
坐久了,桂花纷纷落下,衣襟袖子上满是香气。
庾公的阁楼,子猷的船舫,兴致应该是相同的。
从来就有这样的美景良夜,我们怎能不喜爱呢?
但恐怕在仙娥的溪水之后,嫌弃我身上沾染的尘俗之相,清幽的境界与我不相容。
同样的情趣相赏,幸好有紫溪的老翁相伴。
注释
- 南溪: 指南溪河,水流清澈,风景如画。
- 棹: 船桨。
- 碎金电: 形容水面的波光闪烁,如同碎金般耀眼。
- 水精宫: 形容水中波光闪烁的美丽景象。
- 横管: 指横笛。
- 桂花: 桂花盛开时的芳香,象征着秋天的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胜仲,生活于宋代,是一位知名的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致和人文情怀相结合而受到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一次泛舟的聚会上,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共享美景的愉悦,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的反思和逃避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而美丽的夜晚,诗人和朋友们在南溪上泛舟,月光如水,波光粼粼,映照出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诗中“夜泛南溪月”开篇便设定了悠闲的氛围,接着通过“棹飞穿碎金电”的形象描写,将舟行的动态与水面的美丽结合,使人仿佛置身于那清幽的夜色之中。随着诗歌的推进,作者从对景物的描绘逐渐转向对情感的抒发,“从来好景良夜,我辈敢情钟”一句,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向往。然而,随之而来的“但恐仙娥川后,嫌我尘容俗状”则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虽然陶醉于美景,内心却又感到对世俗的无奈与不安。最后一句“赖有紫溪翁”则暗含对友人的珍视与依赖,给全诗注入了一丝温暖的人情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泛南溪月: 夜晚在南溪上划船,月光映照。
- 光影冷涵空: 月光的影子冷冷地笼罩在空中。
- 棹飞穿碎金电: 船桨飞速划水,水面波光闪烁如金电。
- 翻动水精宫: 水波翻动,宛如宝殿般的美丽。
- 横管何妨三弄: 吹横笛不妨再来三次。
- 重醑仍须一斗: 纵然要喝酒,也得一斗。
- 知费几青铜: 不知道要花费多少铜钱。
- 坐久桂花落: 坐久了,桂花纷纷落下。
- 襟袖觉香浓: 衣襟和袖子上感受到浓浓的香气。
- 庾公阁,子猷舫: 提到庾公阁,子猷的船舫,表达共同的兴致。
- 兴应同: 兴致应该是相同的。
- 从来好景良夜: 从来就有这样的美好景色良夜。
- 我辈敢情钟: 我们怎能不喜欢呢?
- 但恐仙娥川后: 但恐怕在仙娥的溪水之后。
- 嫌我尘容俗状: 会嫌弃我身上的尘俗之相。
- 清境不相容: 清幽的境界与我不相容。
- 击汰同情赏: 同样的情趣相赏。
- 赖有紫溪翁: 幸好有紫溪的老翁相伴。
修辞手法:
- 比喻: “棹飞穿碎金电”,将波光比喻为金电,生动形象。
- 对仗: 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如“庾公阁,子猷舫”,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既描绘了夜晚泛舟的美好场景,又表达了对尘世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清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 代表清幽与宁静。
- 桂花: 象征美好与芳香。
- 舟: 代表自由与流动。
- 水: 象征生命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夜泛南溪月”描绘了什么场景?
- A. 白天在山上
- B. 夜晚在水中
- C. 晚上在城市
- D. 清晨在田野
-
“棹飞穿碎金电”中的“碎金电”用来比喻什么?
- A. 夜空的星星
- B. 水面的波光
- C. 船上的灯光
- D. 远处的山峰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泊船瓜洲》:王安石的作品,描绘了水边的景色与思乡情绪。
-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作品,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夜晚的宁静。
诗词对比:
- 比较葛胜仲的《水调歌头》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者都描绘了月夜的美丽,但前者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后者则更多地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选读》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