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湖曲雨凄凄,茆檐触额低。
衡门元少客,穷巷况多泥。
解渴黄梁粥,尝新白苣齑。
吾生真自足,不恨老鉏犁。
白话文翻译:
在湖边的曲岸上,细雨纷纷洒洒,低矮的茅檐几乎碰到我的额头。
家中来访的客人本就少,偏偏在这偏僻的巷子里更是泥泞不堪。
喝着解渴的黄米粥,品尝着刚做好的白苣腌菜。
我这一生其实已经很满足,老了也不怨恨那把锄头。
注释:
- 湖曲:湖边的曲折水道。
- 茆檐:茅草屋檐,形容屋檐低矮。
- 衡门:指家中,衡指的是门的旁边,形容门前冷落。
- 元少客:原本就少的客人,表明孤独的生活状态。
- 穷巷:偏僻的巷子,意指环境的清贫。
- 黄梁粥:用黄米做的粥,简单而温暖的食物。
- 白苣齑:用白苣腌制的菜,表示生活简朴。
- 老鉏犁:老了的农具,象征着辛勤的劳动和对生活的接受。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黄梁梦”一词在中国文学中常用来指代短暂的梦境或幻想,暗示生活的真实和安稳。诗中提到的“老鉏犁”则可以理解为一种对农耕生活的肯定与接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期杰出的爱国诗人。他一生经历了国家的动荡,诗歌作品多反映了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的生活哲学。陆游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是古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
创作背景:
《雨中作》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国破家亡之际。诗中流露出他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简单生活的珍惜,反映了他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精神生活的满足。
诗歌鉴赏:
《雨中作》是一首描绘雨中生活情景的诗作,表达了作者在雨中独处的感受以及对生活的淡然态度。诗的开头“湖曲雨凄凄”,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而宁静的氛围。接着“茆檐触额低”,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居住环境的简陋,显示出他对生活的真实感受。诗中提到的“解渴黄梁粥”和“尝新白苣齑”,不仅是一种饮食的描写,更是对朴素生活的自得与满足。最后“吾生真自足,不恨老鉏犁”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表明了作者对生活的接受和对辛勤劳动的认可。
诗中充满了对生活的哲学思考,虽有对环境的无奈,但更多的是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满足。陆游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使得这首诗既有生活的真实感,又富有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湖曲雨凄凄:描绘湖边雨水纷飞的情景,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 茆檐触额低:强调居住环境的简陋与压迫感,暗示生活的艰辛。
- 衡门元少客:表现了诗人生活的孤独与冷清,暗示社会的疏离。
- 穷巷况多泥:通过描写环境的贫困和泥泞,反映出生活的艰难。
- 解渴黄梁粥:象征着简单的快乐和生活的自足。
- 尝新白苣齑:表现出对简单饮食的欣赏,展现出一种生活的满足。
- 吾生真自足:作者对自己生活的肯定,传达出内心的富足。
- 不恨老鉏犁:表达了对劳动的接受和对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雨的描写通过“凄凄”一词传达出情感的冷清。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湖曲雨凄凄”与“茆檐触额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环境与作者的情感结合,表现出一种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简单生活的珍惜和对内心满足的讴歌。通过细腻的描写,陆游展现了一种对生活的淡泊态度,反映了他在动荡岁月中的坚韧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着孤独与沉静,反映出诗人的内心状态。
- 茆檐:代表着艰苦的生活环境,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接受。
- 黄梁粥:象征着简朴而温暖的生活,强调内心的满足感。
- 白苣齑:表现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传达出对平凡生活的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解渴黄梁粥”中的“黄梁”指的是: A. 一种米
B. 一种草
C. 一种果
D. 一种鱼 -
填空题: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对___的接受与热爱。
-
判断题:陆游是一位南宋时期的农民诗人。 (对/错)
答案:
- A
- 劳动
- 错 (他是著名的诗人,虽有农耕背景,但并非专职农民。)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陆游与杜甫的作品都表现出对国家与个人生活的思考,但陆游更强调个人内心的满足,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的困境。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