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言上人往见径山老十四韵》

时间: 2025-01-06 12:07:15

忽辞鼓山行,便作径山去。

道人孤飞云,腰包咄嗟具。

两边兄弟间,杨岐一条路。

禅许众人参,院要大家住。

无是亦无非,何喜复何怒。

同粥鼓斋钟,等灯笼露柱。

佛眼接竹庵,云门透圆悟。

尔则有师承,心共成佛祖。

可笑世上儿,妄念分毁誉。

石火电光中,异竟什麽处世哲学。

所得能几多,造业不知数。

生死到头来,请问末后句。

穷汉未必穷,富汉岂真富。

入门相见时,此话莫错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言上人往见径山老十四韵》
作者: 张元干 〔宋代〕

忽辞鼓山行,便作径山去。
道人孤飞云,腰包咄嗟具。
两边兄弟间,杨岐一条路。
禅许众人参,院要大家住。
无是亦无非,何喜复何怒。
同粥鼓斋钟,等灯笼露柱。
佛眼接竹庵,云门透圆悟。
尔则有师承,心共成佛祖。
可笑世上儿,妄念分毁誉。
石火电光中,异竟什麽处世哲学。
所得能几多,造业不知数。
生死到头来,请问末后句。
穷汉未必穷,富汉岂真富。
入门相见时,此话莫错举。

白话文翻译:

诗歌的意思大致是:忽然离开鼓山,决定前往径山。道人孤独地飞在云端,随身携带着简单的物品。两边的兄弟之间,杨岐山和径山都是一条路。禅宗允许众人参悟,院子里要大家共同居住。既无是非之分,何必再有喜怒哀乐。大家一起吃粥,鼓斋的钟声响起,灯笼和露水伴随柱子一起摇曳。佛的眼光透过竹庵,云门的智慧让人领悟圆满。你既然有了师承,心中自然能与佛祖同在。可笑的是世上的人,妄自纷扰于名誉和毁谤之间。在瞬间的光辉中,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处世哲学?所得又能有多少,所造的业果更是不计其数。生死到头来,最终的答案是什么?穷人未必就真的穷,富人又岂能说是真正富有。见面时,这些话可千万不要说错。

注释:

  • 鼓山:指的是一座山,象征着修行之地。
  • 径山:另一处禅宗名山,意指修道的方向。
  • :指道人的修行者,追求真理的人。
  • 无是亦无非:没有是非之分,表明禅宗的无执念。
  • 石火电光:比喻时间短暂、瞬息万变。
  • 师承:指传承佛教教义及其智慧。

典故解析:

  • 杨岐与径山:这两处都是著名的禅宗道场,代表着禅宗的不同流派和修行方式。
  • 云门:指云门禅宗,强调直接的体验和顿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元干,宋代诗人,擅长诗歌,作品多以描绘山水和禅理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送别一位前往径山寻求道理的朋友,表达了对禅理的思考与探讨。

诗歌鉴赏:

张元干的《送言上人往见径山老十四韵》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展现了禅宗的深邃思想和对世事的洞察。诗中通过描绘道人的孤独与修行,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诗人以“无是亦无非”的理念,揭示人们在生活中常常陷入的执念与纷扰,促使读者反思自己的内心世界。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飞云”、“露柱”等,不仅营造了宁静的修行氛围,同时也象征着修行的无常与变化。通过与世俗的对比,张元干表达了对物质财富的轻视,强调内心的富足才是人生的真正追求。整首诗在意象的营造与哲理的探索之间,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统一,使得读者在欣赏诗歌之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深刻的道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忽辞鼓山行:突然离开鼓山,暗示出发的决心。
  2. 便作径山去:目的明确,前往径山。
  3. 道人孤飞云:道人如孤云,传达出一种高远的境界。
  4. 腰包咄嗟具:道人的简单生活,体现了随性。
  5. 两边兄弟间:提到修行的道路,暗示众多选择。
  6. 杨岐一条路:指向禅宗的不同分支。
  7. 禅许众人参:禅宗包容,允许众人共同探讨。
  8. 院要大家住:强调共同生活的和谐。
  9. 无是亦无非:超越对错,追求真实。
  10. 何喜复何怒:情绪的无常,反映禅理。
  11. 同粥鼓斋钟:简单生活的描述。
  12. 等灯笼露柱:自然景象的和谐。
  13. 佛眼接竹庵:佛的智慧与修行的结合。
  14. 云门透圆悟:强调顿悟的境界。
  15. 尔则有师承:师承的意义,修行的传承。
  16. 心共成佛祖:内心的修行与佛祖的合一。
  17. 可笑世上儿:对世俗观念的嘲讽。
  18. 妄念分毁誉:不必要的执念。
  19. 石火电光中:时间的短暂与瞬息。
  20. 异竟什麽处世哲学:质疑世俗哲学的真实性。
  21. 所得能几多:反思所得之物的价值。
  22. 造业不知数:对因果法则的思考。
  23. 生死到头来:对生命的最终思考。
  24. 请问末后句:对人生终极问题的提问。
  25. 穷汉未必穷:强调内心的富足。
  26. 富汉岂真富:质疑物质的真正意义。
  27. 入门相见时:见面时的重要性。
  28. 此话莫错举:警醒,重要的话不要说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石火电光”,形象地表现时间的短暂。
  • 对仗:如“无是亦无非,何喜复何怒”,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禅宗的哲学思想,强调内心的修行与超越世俗的执念,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由与超然的境界。
  • :代表智慧与内心的宁静。
  • 竹庵:代表清静的修行之地。
  • 灯笼:象征指引与光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两条路分别是哪个?

    • A. 杨岐与径山
    • B. 鼓山与径山
    • C. 云门与竹庵
  2. “无是亦无非”的意思是?

    • A. 有明确的对错
    • B. 超越对错,不执着于是非
    • C. 只关注个人情感
  3. 诗中提到的“生死到头来,请问末后句”表达了什么?

    • A. 对财富的追求
    • B. 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 C. 对名誉的关注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友人》:陶渊明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张元干的《送言上人往见径山老十四韵》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虽然题材不同,但都表现了对人生和修行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视角。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禅宗与诗歌的关系》
  • 《宋代诗人传》

相关诗句

忽辞鼓山行,便作径山去。下一句是什么

道人孤飞云,腰包咄嗟具。上一句是什么

道人孤飞云,腰包咄嗟具。下一句是什么

两边兄弟间,杨岐一条路。上一句是什么

两边兄弟间,杨岐一条路。下一句是什么

禅许众人参,院要大家住。上一句是什么

禅许众人参,院要大家住。下一句是什么

无是亦无非,何喜复何怒。上一句是什么

无是亦无非,何喜复何怒。下一句是什么

同粥鼓斋钟,等灯笼露柱。上一句是什么

同粥鼓斋钟,等灯笼露柱。下一句是什么

佛眼接竹庵,云门透圆悟。上一句是什么

佛眼接竹庵,云门透圆悟。下一句是什么

尔则有师承,心共成佛祖。上一句是什么

尔则有师承,心共成佛祖。下一句是什么

可笑世上儿,妄念分毁誉。上一句是什么

可笑世上儿,妄念分毁誉。下一句是什么

石火电光中,异竟什麽处世哲学。上一句是什么

忽辞鼓山行,下一句是什么

便作径山去。上一句是什么

便作径山去。下一句是什么

道人孤飞云,上一句是什么

道人孤飞云,下一句是什么

腰包咄嗟具。上一句是什么

腰包咄嗟具。下一句是什么

两边兄弟间,上一句是什么

两边兄弟间,下一句是什么

杨岐一条路。上一句是什么

杨岐一条路。下一句是什么

禅许众人参,上一句是什么

禅许众人参,下一句是什么

院要大家住。上一句是什么

院要大家住。下一句是什么

无是亦无非,上一句是什么

无是亦无非,下一句是什么

何喜复何怒。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