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丰神玉雪更清温,胸次涵濡七泽吞。闻道晚年偏好易,手探月窟足天根。
白话文翻译:
他的风采如同洁白的玉雪,更加清雅温和;内心深处蕴含着七大泽的广阔。听说他晚年特别喜欢《易经》,仿佛能亲手探入月宫,脚踏天地的根基。
注释:
- 丰神:指人的风采、神韵。
- 玉雪:比喻洁白无瑕。
- 清温:清雅温和。
- 胸次:内心。
- 涵濡:蕴含、浸润。
- 七泽:指古代传说中的七大泽,这里比喻胸怀广阔。
- 闻道:听说。
- 偏好易:特别喜欢《易经》。
- 手探月窟:比喻深入探究高深的学问。
- 足天根:脚踏天地的根基,比喻根基深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泳,字叔永,号鹤林,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是和友人李雁湖的晚春即事诗而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风采和学问的赞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吴泳在晚春时节,读到友人李雁湖的即事诗后,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和诗。诗中赞美了李雁湖的高洁品格和深厚学识,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学问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李雁湖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高洁品格和深厚学识的向往。首句以“丰神玉雪”形容李雁湖的风采,比喻其清雅温和,洁白无瑕。次句“胸次涵濡七泽吞”则进一步以七大泽的广阔来比喻其内心的博大和深邃。后两句提到李雁湖晚年对《易经》的偏好,用“手探月窟足天根”来形容其学问的精深和根基的稳固,形象生动,寓意深远。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高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敬佩之情,也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学问和品格的共同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丰神玉雪更清温”:这句诗用“丰神玉雪”来形容李雁湖的风采,比喻其清雅温和,洁白无瑕。
- “胸次涵濡七泽吞”:这句诗以七大泽的广阔来比喻其内心的博大和深邃,表达了李雁湖胸怀的宽广。
- “闻道晚年偏好易”:这句诗提到李雁湖晚年对《易经》的偏好,显示了其学问的精深。
- “手探月窟足天根”:这句诗用“手探月窟足天根”来形容其学问的精深和根基的稳固,形象生动,寓意深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丰神玉雪”、“胸次涵濡七泽吞”、“手探月窟足天根”等,都是通过比喻来形象地描绘李雁湖的风采和学问。
- 夸张:如“手探月窟足天根”,通过夸张的手法来强调李雁湖学问的精深和根基的稳固。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李雁湖高洁品格和深厚学识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学问追求。通过赞美友人,作者表达了对高洁品格和深厚学识的向往和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丰神玉雪:比喻李雁湖的风采清雅温和,洁白无瑕。
- 胸次涵濡七泽吞:比喻李雁湖内心的博大和深邃。
- 手探月窟足天根:比喻李雁湖学问的精深和根基的稳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丰神玉雪”用来形容什么? A. 李雁湖的风采 B. 李雁湖的学问 C. 李雁湖的品格 D. 李雁湖的胸怀
-
“胸次涵濡七泽吞”中的“七泽”比喻什么? A. 李雁湖的风采 B. 李雁湖的学问 C. 李雁湖的品格 D. 李雁湖的胸怀
-
诗中提到李雁湖晚年特别喜欢什么? A. 《诗经》 B. 《易经》 C. 《春秋》 D. 《尚书》
-
“手探月窟足天根”用来形容什么? A. 李雁湖的风采 B. 李雁湖的学问 C. 李雁湖的品格 D. 李雁湖的胸怀
答案:1. A 2. D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首诗也是和友人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和对往事的回忆。
- 王安石《泊船瓜洲》: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对比:
- 吴泳的这首诗和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都是和友人的作品,但吴泳的诗更多地赞美了友人的风采和学问,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对往事的回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这本书收录了宋代众多诗人的作品,包括吴泳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宋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 《宋代文学史》: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各个方面,有助于深入理解吴泳诗歌的背景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