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洪司令梅花》

时间: 2025-01-19 21:49:17

青蒲翠草望秋零,乱絮迷春困不醒。

林下水边时一见,对人应是眼中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蒲翠草望秋零,乱絮迷春困不醒。林下水边时一见,对人应是眼中青。

白话文翻译:

青翠的蒲草和翠绿的草在秋天凋零,纷乱的柳絮让春天显得困倦而无法醒来。在林间水边偶尔能见到,对人们来说应该是眼中的绿色。

注释:

  • 青蒲:指青翠的蒲草。
  • 翠草:翠绿的草。
  • 望秋零:指在秋天凋零。
  • 乱絮:指纷乱的柳絮。
  • 迷春:使春天显得迷蒙。
  • 困不醒:形容春天困倦而无法醒来。
  • 林下水边:指林间水边的地方。
  • 眼中青:指眼中的绿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泳(生卒年不详),字泳之,宋代诗人。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此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对季节变化的感慨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观察自然景物时,对季节交替的感慨和对自然美的欣赏。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凋零和春天的困倦,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细腻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物的变化,通过对青蒲翠草在秋天的凋零和春天柳絮的纷乱的描绘,传达了对季节交替的感慨。诗中的“林下水边时一见,对人应是眼中青”一句,以自然景物为媒介,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感悟。整首诗情感细腻,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引发读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青蒲翠草望秋零”:描绘了青翠的蒲草和翠绿的草在秋天凋零的景象,表达了对季节变化的感慨。
  • “乱絮迷春困不醒”:通过描绘纷乱的柳絮使春天显得困倦而无法醒来,传达了对春天特有景象的感受。
  • “林下水边时一见”:指在林间水边偶尔能见到这些景象,强调了自然景物的偶然性和珍贵性。
  • “对人应是眼中青”: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认为这些自然景物应该是人们眼中的绿色,即美好的象征。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将秋天的凋零和春天的困倦比喻为“望秋零”和“迷春困不醒”,增强了诗意的表达。
  • 拟人:将春天描绘为困倦而无法醒来,赋予了春天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对季节变化的感慨和对自然美的欣赏。诗中的自然景物不仅是观察的对象,也是表达情感的媒介,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引发读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蒲翠草:青翠的蒲草和翠绿的草,象征着生机和活力。
  • 乱絮:纷乱的柳絮,象征着春天的困倦和迷蒙。
  • 林下水边:林间水边的地方,象征着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青蒲翠草望秋零”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春天的生机 B. 秋天的凋零 C. 夏天的繁盛 D. 冬天的寒冷

  2. “乱絮迷春困不醒”中的“乱絮”指的是什么? A. 纷乱的柳絮 B. 纷乱的花瓣 C. 纷乱的树叶 D. 纷乱的雪花

  3. 诗中“对人应是眼中青”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美的欣赏 B. 对季节变化的感慨 C. 对生活的感悟 D. 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秋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宁静和美丽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吴泳《和洪司令梅花》: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时局的忧虑。
  • 王维《山居秋暝》与吴泳《和洪司令梅花》:两者都描绘了秋天的景物,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宁静和美丽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吴泳的诗作,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深入解读。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提供了对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