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车攻》
时间: 2025-01-17 09:30:26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小雅·车攻
作者: 佚名 〔先秦〕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我车既攻,我马既同。
四牡庞庞,驾言徂东。
田车既好,田牡孔阜。
东有甫草,驾言行狩。
之子于苗,选徒嚣嚣。
建旐设旄,搏兽于敖。
驾彼四牡,四牡奕奕。
赤芾金舄,会同有绎。
决拾既佽,弓矢既调。
射夫既同,助我举柴。
四黄既驾,两骖不猗。
不失其驰,舍矢如破。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
之子于征,有闻无声。
允矣君子,展也大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军队出征的场景,表达了士兵们的士气和气势。车队整齐,马匹雄壮,四匹马浩浩荡荡地向东奔驰。田地的车马都很壮观,东边有丰盈的草地,车队准备去猎捕。年轻的士兵们在选拔,带着队旗、设立旌旗,准备去捕捉野兽。驾驭着四匹骏马,马匹神采奕奕。金色的马靴闪耀,队伍步伐整齐。弓箭准备完毕,射手们齐心协力,帮助我搬运柴禾。四匹黄色的马匹驾驭顺畅,马车快速前行,箭矢如雨下,毫不留情。马儿嘶鸣,旗帜轻盈飘扬,骑士们稳如泰山,食物充盈。征途上,士兵们虽然默默无声,却心中怀有坚定的信念。君子啊,展现你的伟大成就吧。
注释:
字词注释:
- 车攻:指用车马进行进攻,古代战争中常用的方式。
- 四牡:四匹马,象征力量和气势。
- 驾言:驾驭马车,出发的意思。
- 旐:指军旗,象征军队的威严。
- 射夫:指射箭的士兵。
典故解析:
- 该诗描绘了战斗前的准备和出征的壮阔场面,反映了先秦时期对战争的重视与士兵的士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佚名,先秦时期的诗人,具体生平不详,但他的作品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生活与文化。
创作背景:
《小雅·车攻》是《诗经》中的一篇,创作于先秦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军事活动和社会氛围,表现了士兵的勇敢与团结。
诗歌鉴赏:
《小雅·车攻》是一首生动描绘古代战争场景的诗。诗中通过描写车队的整齐、马匹的强壮,体现出士兵们的士气和出征的决心。开头两句“我车既攻,我马既同”,直接呈现了出征的主题,展现了军队的团结与力量。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如“田车既好,田牡孔阜”,展现了丰盈的自然景象,暗示着战争背景下的希望与生机。
诗中多次反复提到马匹,显然马在战争中是不可或缺的工具,象征着力量和速度。“四牡奕奕”表达了马匹的活力与骏逸,增强了诗的气势。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士兵们在出征前的紧张与期待,展现了他们为了共同目标而团结一致的决心。
整首诗虽然描绘的是出征,但其中也蕴含着对士兵的敬意与对胜利的期盼,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与人文关怀。它不仅是对战争的描写,更是对勇气、团结和希望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车既攻,我马既同:我方的战车准备好了,马匹也整齐。
- 四牡庞庞,驾言徂东:四匹马气势磅礴,驾驭着车队向东行进。
- 田车既好,田牡孔阜:田间的车马都很壮观,象征着丰收。
- 东有甫草,驾言行狩:东边有茂盛的草地,准备去打猎。
- 之子于苗,选徒嚣嚣:年轻的士兵们在选拔,热火朝天。
- 建旐设旄,搏兽于敖:举起军旗,准备捕捉野兽。
- 驾彼四牡,四牡奕奕:驾驭这四匹骏马,马儿神采奕奕。
- 赤芾金舄,会同有绎:金色的马靴闪耀,队伍步伐一致。
- 决拾既佽,弓矢既调:弓箭已经准备好,射手们齐心协力。
- 射夫既同,助我举柴:射手们团结一心,帮助我搬运柴禾。
- 四黄既驾,两骖不猗:四匹黄色的马驾驭顺畅,快速前行。
- 不失其驰,舍矢如破:毫不留情,箭矢如雨下。
-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马儿嘶鸣,旗帜轻盈飘扬。
-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骑士们稳如泰山,食物充盈。
- 之子于征,有闻无声:征途上,士兵们虽无声,却坚定。
- 允矣君子,展也大成:君子啊,展现你的伟大成就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展现了对称美。
- 比喻:马匹的强壮和士兵的勇气相互呼应。
- 排比:通过多个动作的叠加,增强了紧迫感和气势。
主题思想:
《小雅·车攻》通过对出征场景的描写,展示了士兵的勇气与团结,表现了对胜利的期待,传达了古代人对战争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马:力量与速度的象征。
- 车:战争的工具,代表军事力量。
- 旌旗:军队的威严与精神象征。
- 箭矢:战争的决断与果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小雅·车攻》主要描绘了什么场景? a. 农耕
b. 出征
c. 游玩 -
诗中提到的“四牡”指的是什么? a. 四匹马
b. 四个人
c. 四辆车 -
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悲伤
b. 胜利与希望
c. 怨恨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国风·周南·关关雎鸠》:描绘爱情和生活的诗篇。
- 《小雅·南有嘉鱼》: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小雅·车攻》与《国风·周南·关关雎鸠》:前者侧重于军事与团结,后者则描绘了人间的柔情与关怀,两者反映了不同的社会面貌与人文情怀。
参考资料:
- 《诗经》原文及注释
- 先秦诗歌研究相关文献
- 古代军事文化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