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顿起及第还蔡州》

时间: 2025-01-14 14:06:07

诏书京辅起沉沦,岁贡仍居第一人。

不愧得官名暂屈,自夸对策语深淳。

读书饱足终无厌,従宦奔驰自此新。

我去淮阳今不久,邻邦时得问音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顿起及第还蔡州
苏辙 〔宋代〕

诏书京辅起沉沦,
岁贡仍居第一人。
不愧得官名暂屈,
自夸对策语深淳。
读书饱足终无厌,
従宦奔驰自此新。
我去淮阳今不久,
邻邦时得问音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顿起及第的祝贺和对他前途的美好祝愿。诗的开头提到,诏书传到京城,友人终于走出了困境,成为了当年贡士中的佼佼者。友人虽然暂时屈居低职,但他凭借才智和深厚的学识,值得自夸。诗人认为,读书的乐趣使人永远不会感到厌倦,而在官场的奔波让人焕然一新。最后,诗人表示自己将不久离开淮阳,期待在邻国听到友人的消息。

注释:

  • 诏书:皇帝发布的命令或通知。
  • 京辅:指京城及其周边的地区,常指中央政权。
  • 岁贡:指每年朝廷所接受的贡品或贡士。
  • 深淳:深厚而淳正的学识或见解。
  • 従宦:从政、做官的意思。
  • 音尘:消息和音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字子瞻,号明允,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以诗、文、词、赋等多种文学形式而闻名,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苏辙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苏辙的友人顿起及第,借此机会表达了对朋友的祝贺与美好祝愿。诗中体现了士人的理想与对学习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科举制度对士人命运的重要影响。

诗歌鉴赏:

苏辙的《送顿起及第还蔡州》是一首充满祝贺与希望的诗作,展现了宋代士人对功名和前途的渴望。诗的开头用“诏书京辅起沉沦”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主角从困境中走出来的情景,给人以振奋之感。接下来的“岁贡仍居第一人”则表明了友人在科举中脱颖而出,展现了士人的自豪感和荣耀。

“自夸对策语深淳”一句,表明了他对自身能力的认可,表现出一种自信与骄傲。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最后的“邻邦时得问音尘”则流露出对友人的关心和对未来的期待。这种友谊的深厚和对学业的追求,体现了宋代知识分子的价值观与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诏书京辅起沉沦:传来的诏书意味着友人从困境中获得了新的机会。
  2. 岁贡仍居第一人:友人在科举中名列前茅,获得了高额的荣誉。
  3. 不愧得官名暂屈:虽然暂时官职不高,但他仍然值得骄傲。
  4. 自夸对策语深淳:自豪于自己在考试中展现出的才华。
  5. 读书饱足终无厌:热爱读书,学习的乐趣无止境。
  6. 従宦奔驰自此新:从此开始了新的官场生涯。
  7. 我去淮阳今不久:自己将要离开淮阳。
  8. 邻邦时得问音尘:期待能听到友人的消息。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诏书京辅”与“岁贡仍居”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读书与饮食类比,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士人对功名的渴望与对友人的祝贺,展现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知识的追求。诗人在友人成功之际,表达了深厚的情谊和美好的祝愿,体现了士人之间的互助与支持。

意象分析:

  • 诏书:象征着权力与机遇。
  • 岁贡:代表着学业与成就。
  • 读书:象征着知识与智慧的追求。
  • 音尘:象征着友谊与关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岁贡”指的是什么?

    • A. 每年朝廷接受的贡品
    • B. 年龄的贡品
    • C. 朋友的音信
    • D. 读书的时间
  2. “自夸对策语深淳”中的“深淳”指的是什么?

    • A. 才华横溢
    • B. 学识渊博
    • C. 口才流利
    • D. 书法精湛
  3. 诗人对友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冷漠
    • B. 羡慕
    • C. 祝贺与期待
    • D. 讽刺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友人》 - 王维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与苏辙的《送顿起及第还蔡州》都反映了士人对功名的追求,但前者更多表现了个人的豪情壮志,而后者则更侧重于对友人成功的祝贺与期待。

参考资料:

  • 《苏辙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