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病中游虎跑泉僧舍二首》
时间: 2025-01-07 20:39: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子瞻病中游虎跑泉僧舍二首
——苏辙
扫地开门松桧香,僧家长夏亦清凉。
公庭多事久来厌,净处安眠计甚长。
修竹填窗藤簟绿,白莲当户石盆方。
香厨晚饭红粳熟,忽忆烹鸡田舍尝。
涧谷新晴草木香,野情萧散自生凉。
雨添山色翠将溜,日转松阴晚更长。
病客独来唯有睡,游僧相见亦它方。
还家烦热都消尽,不信医王与药尝。
白话文翻译
在清扫过的门口,松树和桧树的香气飘散,僧人的家在长夏中也显得清凉。
自从在公庭上忙碌了太久,我对繁杂的事务已经厌倦,
在这宁静的地方安睡,感觉可以长久。
修竹填满了窗前,藤席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翠绿,
白莲花在门前的石盆中盛开,显得清新而雅致。
厨房里晚饭的红粳米已经熟了,
这时我忽然想起田舍里美味的鸡肉。
山涧谷中,雨后的新晴使草木散发出清香,
自然的野趣让我感到一阵清凉。
雨水使山色更加翠绿,阳光转过来使松树的阴影更长。
我这个病客独自来到这里,只能躺下睡觉,
偶然遇见的游僧也只是匆匆而过。
回到家中,烦热的感觉都已经消散,
我不相信医王和药物的疗效。
注释
- 扫地:清扫庭院,表示清静的环境。
- 公庭:公共庭院,指僧舍的院子。
- 净处:指清净的地方,适合休息。
- 修竹:高耸的竹子,常用于形容清幽的环境。
- 香厨:厨房,指做饭的地方。
- 田舍:田园家庭,农村的家。
典故解析
- 医王:指古代著名的医者,常用来比喻医术高明的人,象征着对药物的依赖与怀疑。
- 虎跑泉:著名的泉水,因其清澈和环境优美而闻名,成为诗人游览和写作的灵感来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与兄长苏轼并称,诗文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抒情,尤其在诗词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辙生病之际,正值盛夏,诗人因病游访虎跑泉的僧舍,感受到那里的清凉与宁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繁忙生活的厌倦。
诗歌鉴赏
苏辙的这首诗以“病中游虎跑泉僧舍”为背景,通过描绘宁静清凉的僧舍环境,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烦恼的逃避与对自然的向往。全诗结构严谨,前两首分别以环境的描绘和内心的感受为主线,展现出诗人游览时的闲适情景。
在第一首中,诗人描绘了僧舍的清幽环境,松桧的香气和长夏的凉爽使他忘却了外界的烦恼,暗示着对世事的厌倦。通过“香厨晚饭红粳熟,忽忆烹鸡田舍尝”,诗人回忆起田园的美好生活,形成了对比,突显出对自然的热爱。
第二首则通过雨后新晴的自然景色,描绘了涧谷的清香和山色的翠绿,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安详。尤其是最后两句,强调了病中的孤独与对家的思念,表现出对健康的渴望和对医药疗效的怀疑,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对自然的依赖。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辙深厚的文学造诣,也映射出他对生活的哲思,体现了诗人崇尚自然、追求内心平静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扫地开门松桧香:清扫过的门口,松树和桧树的香气弥漫,传达出环境的清新。
- 僧家长夏亦清凉: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僧舍里也显得清凉舒适。
- 公庭多事久来厌:在公庭上忙碌的事务让人感到厌倦。
- 净处安眠计甚长:在这样的宁静之处安眠,感觉时间可以延续得很长。
- 修竹填窗藤簟绿:修长的竹子填满了窗前,藤席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绿意盎然。
- 白莲当户石盆方:白色的莲花在门前的石盆中盛开,显得清新而雅致。
- 香厨晚饭红粳熟:厨房里晚饭的红粳米已熟,散发出香气。
- 忽忆烹鸡田舍尝:此时忽然想起田舍里烹饪的美味鸡肉。
后续句子同样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展现出诗人的情感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多处运用比喻,如“香厨晚饭红粳熟”暗喻生活的安逸。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意象:通过“修竹”“白莲”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传达出诗人的内心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通过描绘宁静的自然环境,表达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的向往,体现出一种追求内心平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桧香:象征着清新与宁静,代表自然的美好。
- 修竹:代表着高洁与坚韧,象征诗人高尚的情操。
- 白莲:象征纯洁与美好,常用于表达诗人的理想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香厨晚饭红粳熟”指的是什么? A. 餐厅
B. 厨房
C. 花园 -
苏辙的兄弟是谁? A. 苏洵
B. 苏轼
C. 苏舜钦 -
诗人描述的环境给他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A. 厌倦
B. 清凉
C. 忧愁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夏日绝句》——李清照:表达夏日的感受与情绪。
- 《静夜思》——李白:探讨孤独与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但更多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辙集》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