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市暮归三山》
时间: 2024-09-19 21:15: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日蛮童佩一壼,壼乾时亦复村酤。
横林露塔远犹见,暮霭笼山淡欲无。
绿浦例凭菰作界,画桡常遣鹭前驱。
此身元是沧浪客,敢学高人乞镜湖。
白话文翻译:
每天都能看到蛮族的小孩挂着一个酒葫芦,葫芦里的酒在村里也常常被喝干。
远处的横林和露塔依然可见,傍晚的薄雾笼罩着山峦,似乎变得无边无际。
绿水的岸边常常用芦苇做界,画舫上总是派遣白鹭先行。
我本是沧浪中的游子,怎敢像高人一样向镜湖索求?
注释:
- 蛮童:指的是蛮族的孩子。
- 壼:即“葫芦”,用来装酒的器具。
- 村酤:指村里酿酒、贩酒。
- 横林:指横向的树林。
- 露塔:可能是指在山间的塔,露水和塔结合,意象丰富。
- 暮霭:傍晚时分的朦胧雾气。
- 沧浪:指大海或广阔的水域,这里用作隐喻,表明诗人漂泊的身份。
- 镜湖:传说中的湖泊,象征理想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他一生致力于报国,情怀激昂,作品多涉及爱国、抒怀、山水等主题。陆游的诗风朴实、真挚,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创作背景:
《梅市暮归三山》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陆游心中怀有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与关切。此首诗描绘了归途的景象,流露出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暮归的场景,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蛮童佩酒葫芦,体现出一种生活的质朴与自然;接着,横林和露塔的描写,给人一种宁静、恬淡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中。随着“暮霭笼山”的到来,情绪也渐渐变得悠远,似乎暗示着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用“绿浦”和“画桡”两组意象,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暗示了他对逍遥生活的向往。然而,最后一句“敢学高人乞镜湖”,却是自谦的表达,反映出他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显得格外深邃。
整首诗如同一幅画卷,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之情的交融,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渴望,体现了陆游作为一个游子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日蛮童佩一壼:描述蛮族小孩的生活状态,酒葫芦象征着乡村的简单与自然。
- 壼乾时亦复村酤:表达了乡村生活的日常,酒的消耗与生活的真实。
- 横林露塔远犹见:描绘了远处的自然风景,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暮霭笼山淡欲无:黄昏的景象模糊了远山,增添了诗的神秘感。
- 绿浦例凭菰作界:描绘水边的芦苇,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 画桡常遣鹭前驱:描写船上的白鹭,象征着优雅与自由。
- 此身元是沧浪客:自我定位,表达了诗人漂泊的身份。
- 敢学高人乞镜湖:自谦之语,表明对理想的渴望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蛮童与酒葫芦,表现生活的平淡。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增强诗的感染力。
- 对仗:如“绿浦例凭菰作界,画桡常遣鹭前驱”,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理想的追求,尤其是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反映出深刻的人生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蛮童:象征自然与童真。
- 酒葫芦:象征乡村生活的简单与质朴。
- 横林、露塔、暮霭:构建出自然之美,反映诗人内心的宁静。
- 绿浦、鹭:象征着和谐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蛮童佩一壼”中的“壼”指的是? A. 酒葫芦
B. 竹筒
C. 瓶子
D. 酒杯 -
填空题: “此身元是__客”,空格处应填入何词?
-
判断题: 诗中“画桡常遣鹭前驱”意在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对/错)
答案:
- A
- 沧浪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陆游与王维的作品都以自然为题材,但陆游更多地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而王维则更多地展现出一种闲适与恬淡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梅市暮归三山》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