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口驿遇乡僧介公同登三祖山望灊皖天柱诸峰》
时间: 2025-01-17 08:36: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地布黄金玉作岑,
西来三祖古禅林。
山云半剪传衣色,
海石空留听偈心。
涧水供筵经雪净,
竹房清梵出烟深。
道人白鹤同僧去,
天柱还随杖锡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三祖山的美丽景色和诗人与乡僧介公的相遇。山地像铺上了黄金和玉石,西方的三祖古禅林静谧而古朴。山中的云雾似乎把传承的衣色一半剪去,海边的石头空留着听经的心情。涧水为我们准备的宴席在雪中显得格外洁净,竹屋中青翠的烟雾冉冉升起。道人和白鹤与僧侣一同离去,天柱山也随之带着手杖继续寻访。
注释
- 黄金玉作岑:形容山峰如黄金和玉石般璀璨。
- 三祖:指中国禅宗的三位祖师,分别是达摩、慧可和僧璨。
- 古禅林:古老的禅宗寺庙,象征着宁静和智慧。
- 传衣色:传承的僧衣颜色,象征着佛法的传承。
- 涧水供筵:涧水如同宴席,象征着清净和恬淡的生活。
- 清梵:清雅的梵音,指的是佛教的声音或法音。
- 杖锡:僧侣所持的锡杖,象征着修行的道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欧大任,明代诗人,以其诗歌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山水、佛教和人生哲理,体现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恬静的午后,诗人与乡僧在青口驿相遇,共同登上三祖山,目睹自然之美,体悟禅宗智慧。这种相遇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是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深刻对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展示了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开篇以“地布黄金玉作岑”引入,既形象地描绘了山的壮丽,又暗示了大自然的神秘与珍贵。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西来三祖古禅林”引出了禅宗的历史和文化,展现了与自然相融合的内心世界。
诗中的“山云半剪传衣色,海石空留听偈心”,通过意象的对比,表现了自然与心灵的共鸣。涧水和竹房则象征着一种清净与和谐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不仅仅是物质的追求,更是精神的寄托。最后的“道人白鹤同僧去,天柱还随杖锡寻”则极具禅意,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信仰之间的深刻联系,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情感的传达上都显得十分成熟,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思,体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和道德的崇高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地布黄金玉作岑:山峦如金玉般闪耀,展现出自然的璀璨之美。
- 西来三祖古禅林:西方的三祖禅林是历史与文化的象征,透露出诗人对禅宗的敬仰。
- 山云半剪传衣色:云雾环绕,似乎将传承的僧衣色彩轻轻剪去,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佛法的传承。
- 海石空留听偈心:海边的石头安静地倾听着佛教的偈语,传达了内心的宁静。
- 涧水供筵经雪净:清澈的涧水如同洁净的宴席,象征着心灵的纯净。
- 竹房清梵出烟深:竹屋升起的袅袅烟雾,传递出佛教的清雅与宁静。
- 道人白鹤同僧去:道人和白鹤象征着高洁的品德,与僧侣同行,暗示了心灵的自由。
- 天柱还随杖锡寻:天柱山依然在追寻着修行的道路,寓意着追求真理与内心的坚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比作黄金与玉,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 对仗:如“涧水供筵”“竹房清梵”,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海石空留听偈心”,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表现出人与自然的互动。
主题思想:整首诗旨在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禅宗思想的追求,强调人在大自然中的渺小与伟大,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金玉:象征财富与美丽,代表自然的壮丽。
- 三祖:象征禅宗的传统与智慧。
- 山云:象征变化与时光的流逝。
- 涧水:象征纯净与宁静的心境。
- 竹房:象征简单、朴实的生活。
这些意象不仅构建了整首诗的画面,也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的情感与思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三祖”指的是哪三位禅师?
- A. 达摩、慧可、僧璨
- B. 空灵、无为、心静
- C. 释迦牟尼、达摩、慧能
-
“地布黄金玉作岑”中“黄金玉”的意思是?
- A. 形容山的高大
- B. 形容山的美丽
- C. 形容山的陡峭
-
诗中“道人白鹤同僧去”体现了怎样的主题?
- A. 追求财富
- B. 追求精神的自由
- C. 追求名声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望岳》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之美,但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自然的融合。
- 李白《庐山谣》:注重对山水的描绘,表现出豪情壮志,与欧大任的清淡风格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禅宗与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