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青坂》

时间: 2025-01-01 15:27:04

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

黄头奚儿日向西,数骑弯弓敢驰突。

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

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悲青坂
杜甫

我军青坂在东门,
天寒饮马太白窟。
黄头奚儿日向西,
数骑弯弓敢驰突。
山雪河冰野萧瑟,
青是烽烟白人骨。
焉得附书与我军,
忍待明年莫仓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军驻扎在东门的青坂,天气寒冷,马儿在太白山的洞窟里饮水。黄头的奚族人朝西而去,几骑弯弓勇敢地冲向敌人。山上积雪,河面结冰,野外显得萧瑟。青色是烽火,白色则是人骨。我如何才能将书信寄给我军,忍耐着等到明年再行动,不要仓卒出击。


注释:

  • 青坂:青色的山坡,指诗人所驻扎的地方。
  • 太白窟:太白山的洞窟,象征寒冷和艰苦环境。
  • 奚儿:指奚族人,古代北方民族,勇猛善战。
  • 弯弓:指拉弓射箭,表现出战斗的准备状态。
  • 烽烟:古代用以传递消息的火光,象征战争的迹象。
  • 人骨:死者的白骨,暗指战争的惨烈和死亡的悲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关注社会民生,表现出深厚的同情心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创作背景:

《悲青坂》创作于安史之乱时期,战乱导致国家破碎,民生困苦。杜甫身处战地,亲历社会动荡,深感痛苦与无奈,因此写下此诗,表达对战争的痛惜和对未来的无奈。


诗歌鉴赏:

《悲青坂》是一首具有强烈悲剧色彩的诗作,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忧虑与无奈。诗的开头通过描述驻军地的环境,描绘了东门青坂的严寒与孤寂,营造出一种紧张而悲凉的氛围。接着,诗中提到的奚族骑兵,传达出对敌人勇猛的反应,显示出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这一句以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悲惨景象,青色的烽烟象征着战争的爆发,而白色的人骨则暗示着战争的惨烈和无情。诗人用鲜明的色彩对比,增强了作品的视觉冲击力,令人感到心痛。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焦虑与无奈,期望能够与军队沟通,却无奈只能忍耐等待。整首诗在悲伤的基调中渗透着对未来的渴望与不安,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对战乱的无奈,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军青坂在东门:诗人自述军队驻扎在东门的青坂,明确地点。
  2. 天寒饮马太白窟:描述寒冷的天气,马儿在太白山饮水,表现出艰苦的环境。
  3. 黄头奚儿日向西:提到奚族人向西而去,暗示敌军的方向。
  4. 数骑弯弓敢驰突:几骑勇士准备进攻,表现出战斗的紧迫感。
  5. 山雪河冰野萧瑟:自然环境的描写,营造孤寂的氛围。
  6. 青是烽烟白人骨:鲜明的对比,表现战争的残酷。
  7. 焉得附书与我军:诗人希望与军队联系,却感到无奈。
  8. 忍待明年莫仓卒:忍耐等待,避免急于行动,流露出忧虑。

修辞手法:

  • 对比:青与白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现。
  • 象征:烽烟象征战争,白骨象征死亡,增强了作品的意象深度。
  • 排比:句式的整齐和节奏感加强了诗的气势和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战争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盼展开,反映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与对人民的深切同情,表现出一种悲悯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坂:象征着坚守与希望。
  • 太白窟:代表着寒冷与艰难,暗示战争的严酷。
  • 烽烟:象征战争的来临,传递紧迫感。
  • 人骨:象征战争带来的死亡与悲惨,表现战争的惨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悲青坂》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黄头奚儿”,指的是哪个民族? A. 汉族
    B. 奚族
    C. 藏族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急于出战
    B. 忍耐等待
    C. 对未来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同样是杜甫的作品,反映了战乱中的国家与人民的困境。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作品,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战争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春望》与《悲青坂》:两首诗均反映了战乱对国家的影响,但《春望》更侧重于对故国的思念,而《悲青坂》则突出了战况的紧迫与无奈。

参考资料:

  • 《杜甫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