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向夕
作者: 杜甫 〔唐代〕
畎亩孤城外,江村乱水中。
深山催短景,乔木易高风。
鹤下云汀近,鸡栖草屋同。
琴书散明烛,长夜始堪终。
白话文翻译:
在田野和孤城相邻的地方,江边的村庄被涌动的水流环绕。深山催促着日落的时光,挺拔的树木迎来了高昂的风。白鹤在云间的沙洲附近落下,鸡儿在草屋上栖息相伴。琴声和书卷散落在明亮的烛光下,漫漫长夜才刚刚开始。
注释:
- 畎亩:田地,指耕种的地方。
- 孤城:孤立的城池,暗示环境的荒凉。
- 乱水:波涛汹涌的水流。
- 深山催短景:深山让日落的时间显得短促。
- 乔木:高大的树木。
- 高风:指强劲的风。
- 云汀:云中的沙洲。
- 鸡栖:鸡栖息的地方。
- 琴书:指琴声和书籍。
- 明烛:明亮的蜡烛。
- 长夜始堪终:漫长的夜晚才刚刚开始。
典故解析:
杜甫的诗作往往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慨。本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人文环境,反映了诗人在动荡年代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有“诗圣”之称。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动乱之时,诗人身处困窘,怀念宁静的田园生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向夕》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的宁静和人们生活的和谐。首联中“畎亩孤城外,江村乱水中”的对比,展现了孤立的城池与涌动的水流之间的张力,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接着“深山催短景,乔木易高风”,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还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鹤下云汀近,鸡栖草屋同”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白鹤与鸡的对比,象征着高远与平凡的生活交织。最后两句“琴书散明烛,长夜始堪终”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渴望,尽管夜晚漫长,但琴书的陪伴又让生活有了一丝温暖。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意象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思考,体现了他作为“诗圣”的深厚文笔与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畎亩孤城外,江村乱水中:描绘了孤城与江村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与动荡并存的氛围。
- 深山催短景,乔木易高风:时间的流逝和树木的高大形成对比,表现了自然的力量。
- 鹤下云汀近,鸡栖草屋同:高洁的白鹤与平凡的鸡共存,象征着生活的多样性与和谐。
- 琴书散明烛,长夜始堪终:夜晚的孤寂与琴书的陪伴,传达出一种对知识与艺术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比:孤城与江村的对比,展现了环境的复杂性。
- 意象:鹤与鸡象征不同的生活状态,体现了诗人对平凡与高尚的思考。
- 拟人:将自然景观拟人化,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展现了深厚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城:象征孤独与隔绝。
- 江村:代表生活的朴实与自然。
- 鹤:象征高洁与自由。
- 鸡:象征平凡与家庭生活。
- 琴书:象征知识与文化的传承。
这些意象不仅勾勒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畎亩孤城外”中的“畎亩”指什么? A. 山野
B. 田地
C. 河流 -
诗中“鹤下云汀近”中的“云汀”指的是什么? A. 云中的岛屿
B. 水中的沙洲
C. 天边的云彩 -
“琴书散明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热闹
B. 孤寂
C.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津》(杜甫)
- 《田园乐》(白居易)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向夕》: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宁静与美好生活的向往,但《静夜思》侧重于思乡情怀,而《向夕》则更多地描绘了自然与生活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杜甫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