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读书》
时间: 2025-01-19 18:58: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夜读书
作者: 陆游
门前客三千,帐下兵十万,
人生可意事,随手风雨散。
不如一编书,相伴过昏旦,
岂惟洗贫病,亦足捍患难。
老夫垂八十,岩电尚烂烂,
孤灯对细字,坚坐常夜半。
吾儿幸能继,书亦未残断,
安知不遭时,清庙荐玉瓒不然。
老空山,亦足化里閈。
我死斯言存,观者有追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读书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提到,门前虽然有许多客人,帐下也有众多士兵,人生中有许多事情可做,但这些都如同随风而散的雨水,不如与书相伴度过黑夜和黎明。书籍不仅能洗涤贫困与疾病的困扰,还能帮助抵御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年近八十的老夫,依然在孤灯下对着细小的字迹,熬夜读书。诗人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继续这一传统,书籍也未曾断绝。不知未来是否能够如愿以偿,正如那清庙荐玉的典礼一般。即使身处空山,也能变得不再寂寞。我死后,这些话语还会留存,定会引发后人的感慨。
注释:
- 门前客三千: 指门前有众多的客人,象征着繁华热闹的生活。
- 帐下兵十万: 帐下有十万士兵,寓意着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 可意事: 人生中有许多事情是可以让人心意所向的。
- 随手风雨散: 指这些事情如同风雨般来去匆匆,难以把握。
- 孤灯对细字: 描述了夜里独自一人,在微弱的灯光下读书的情景。
- 清庙荐玉瓒: 指清白的庙宇中荐奉玉器,象征着高尚和纯洁。
- 老空山: 形容年老后处于空旷的山中,孤独的状态。
诗词背景:
陆游是宋代著名的诗人,生于1125年,卒于1210年。他一生经历了政治风波和国破家亡的悲剧,作品多反映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此诗反映了陆游晚年的思考,他在逆境中仍坚持读书,体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与尊重,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诗歌鉴赏:
《秋夜读书》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诗作,诗人在字里行间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索。诗的开头用"门前客三千,帐下兵十万"的对比,呈现出热闹与孤独的对立,暗示即使身处繁华之中,也难以找到真正的内心宁静。接着,诗人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认为读书是心灵的伴侣,是洗涤人生苦难的良方。
在诗的后半部分,陆游以"孤灯对细字"描绘了自己在夜深人静时沉浸于书本的情景,表现了他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和不屈的精神。特别是"吾儿幸能继",表达了他对后代的期许,希望儿子能够继承这份对书籍的热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出陆游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对文化传承的重视,最终留下了一个深远的思考:即便身处困境,书籍与知识的力量依然可以为人提供支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门前客三千: 形象化地描绘出繁华的场景,但这种繁华往往是短暂的。
- 帐下兵十万: 暗示权力和地位,然而这些外在的东西并不能给人内心的安宁。
- 人生可意事: 人生中有很多事情值得追求,但这些事情往往如风雨般来去无踪。
- 不如一编书: 提出读书的重要性,认为读书更能带来长久的满足。
- 相伴过昏旦: 书籍伴随自己度过夜晚与清晨,强调书籍的恒久陪伴。
- 岂惟洗贫病: 书籍不仅能洗净贫穷与痛苦,还能帮助抵御生活的困难。
- 老夫垂八十: 自述年纪已高,表达自己的坚持和对读书的热爱。
- 孤灯对细字: 孤独的环境中,微弱的灯光下坚守读书的情景。
- 吾儿幸能继: 期待后代能够继承自己的读书精神。
- 我死斯言存: 表达了对知识的永恒追求,即使自己去世,这些思想仍将存在。
修辞手法:
- 对比: 利用繁华与孤独的对比,突出读书的价值。
- 比喻: 通过比喻将书籍与生活的苦难进行对比。
- 排比: 强调读书带来的多重好处。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表达人生虽然有许多外在因素,但内心的宁静与充实来自于知识的积累和个人的修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客、兵: 代表世俗的繁华与权力。
- 书: 象征知识与智慧。
- 孤灯: 代表独处时的思考与坚守。
- 夜: 象征孤独与深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门前客三千”,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繁华与热闹
B. 孤独与寂寞
C. 战争与和平 -
诗人认为读书的好处是什么? A. 能洗净贫病
B. 能获得财富
C. 能交朋友 -
诗的最后一句“我死斯言存”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死亡的恐惧
B. 对知识传承的期望
C. 对儿子的失望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陆游的《秋夜读书》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都涉及到对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对知识的追求和精神的寄托,而后者则是通过音乐表达对人生苦楚的感受。两者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各有特色,反映了不同历史背景下的诗人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陆游《诗词全集》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