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赠郑秘书征君石沟溪隐居》
时间: 2025-01-19 17:58: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郑君得自然,虚白生心胸。
吸彼沆瀣精,凝为冰雪容。
大君贞元初,求贤致时雍。
蒲轮入翠微,迎下天台峰。
赤城别松乔,黄阁交夔龙。
俯仰受三命,从容辞九重。
出笼鹤翩翩,归林凤雍雍。
在火辨良玉,经霜识贞松。
新居寄楚山,山碧溪溶溶。
丹灶烧烟煴,黄精花丰茸。
蕙帐夜琴澹,桂尊春酒浓。
时人不到处,苔石无尘踪。
我今何为者,趋世身龙钟。
不向林壑访,无由朝市逢。
终当解尘缨,卜筑来相从。
白话文翻译:
郑君得到了自然的真谛,心胸像虚白一样开阔。
吸取那沆瀣(即水气和霭气)的精华,化为冰雪的容颜。
在大君贞元初年,求贤若渴,致使时局和谐。
乘着蒲轮(船)进入翠绿的山中,迎接来自天台的峰峦。
赤城与松树分开,黄阁与夔龙相交。
俯瞩仰望,接受三命(即天命),从容地辞别九重(天)。
如同出笼的鹤翩翩而起,归入林中的凤雏雏鸣。
在火中辨别良玉,经历霜寒识别贞松。
新居在楚山,山色碧绿,溪水潺潺流淌。
丹灶(红色的灶)冒烟熏香,黄精(植物)花繁盛茸茸。
蕙帐下夜琴声悠远,桂尊中春酒浓郁。
时人到不了的地方,苔石上没有尘埃的踪迹。
我今天为何而来,趋向世俗,身心疲惫。
不向林间山谷寻访,无法在朝市中相逢。
终究会解开尘世的缰绳,选择在此安居以相伴。
注释:
- 沆瀣:水气的意思,形容自然的灵气。
- 蒲轮:船的别称,指代行船。
- 三命:古代对天命的尊称。
- 九重:形容高位,源于天子居于九重天。
- 蕙帐:古代用蕙草制成的帐子,象征幽雅的环境。
- 桂尊:用桂花酿成的酒,象征美好的饮品。
典故解析:
- 贞元:指唐代贞元年间,体现了对贤才的渴望和礼贤的精神。
- 天台:指天台山,古代道教名山,象征着高洁的隐居生活。
- 夔龙:夔是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兽,象征着伟大的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他的诗作品涉及广泛,包括政治、生活、友情等。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白居易晚年,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喧嚣的厌倦。郑秘书(郑弘)是一位隐士,白居易对其生活态度表示赞赏,借此表达自己的理想。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隐士的生活,展现了白居易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开头几句表现了郑君的心境,强调了他追求自然、心胸开阔的态度,表现了一种超然的洒脱。随着诗的深入,白居易通过对山水的描写,细致入微地展现了隐居的宁静与美好,仿佛将读者引入了一个清幽的境地。
诗中使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赤城”、“黄阁”、“溪溶溶”等,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也象征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清净。在后半部分,白居易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尘世繁华的厌倦与对隐居生活的追求,展现了他希望解开尘缨、归隐山林的愿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既有对自然的感悟,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郑君得自然:郑君懂得自然的道理。
- 虚白生心胸:心胸开阔,像虚白一样。
- 吸彼沆瀣精:吸取水气的精华。
- 凝为冰雪容:凝聚成冰雪般的容貌。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吸彼沆瀣精”,将自然的精华比作美丽的容颜。
- 对仗:如“俯仰受三命,从容辞九重”,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体现出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自然意象:如“山碧”、“溪溶溶”,象征着清新与宁静。
- 隐士意象:如“蕙帐”、“桂尊”,体现了隐士的生活情趣与高洁的品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郑君”指的是谁? A. 白居易
B. 郑弘
C. 李白
答案:B -
诗中描述的隐居环境有哪些特征? A. 热闹喧嚣
B. 清幽宁静
C. 华丽繁复
答案:B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权力的渴望
B. 对自然的热爱与隐居生活的向往
C. 对战争的描绘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自然与隐居生活,突出清幽的意境,而白居易的诗则更集中于对自然智慧的感悟和对尘世的叹息。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共同传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