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灵台带余雪,寒色未他收。
久负入关意,空为同吉羞。
清樽接胜友,飞盖从贤侯。
应恨春来晚,烟林已数游。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的景象,灵台上还残留着雪,寒冷的气息尚未散去。诗人心中一直想着进入关中去的意愿,如今却因同伴的盛情而感到羞愧。与好友共饮欢畅,乘坐华丽的车子,跟随贤良的君子。诗人感叹春天来的太晚,烟雾缭绕的树林中,游玩的时光已经数不胜数。
注释:
- 灵台:指高地,通常用来形容高远的地方,此处暗指山顶或高处的地方。
- 余雪:指残留的雪,象征寒冷未尽。
- 入关意:意指想要进入关中,关中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地区,象征着繁华与机遇。
- 同吉:可能指同伴或朋友,这里强调与朋友的关系。
- 清樽:清酒的酒杯,代表饮酒的清雅。
- 胜友:优秀的朋友。
- 飞盖:华丽的车盖,象征高贵的出行方式。
- 贤侯:贤良的君子或朋友。
- 烟林:指烟雾弥漫的树林,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春日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诗人。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于世,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史学巨擘。司马光一生致力于政治改革,倡导节俭治国,深得士人的敬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早春时节,诗人寄情于自然,同时寄托了对旧友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在春寒尚未散去的季节,诗人感受到了一种对温暖与友谊的渴望。
诗歌鉴赏:
《早春寄东郡旧同僚》是一首表达思乡情感与友谊的诗作。诗人在春寒未消的时节,通过“灵台带余雪”的意象,展现出早春的萧瑟与寒冷;而“久负入关意,空为同吉羞”则流露出诗人对旧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能如愿进入关中的遗憾。接下来的“清樽接胜友,飞盖从贤侯”描绘了与朋友欢聚的场景,表现出诗人对友谊的珍视。最后一句“应恨春来晚,烟林已数游”则通过对春天迟到的惋惜,展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具有浓厚的自然风光色彩,同时又融入了人际关系的温暖。诗中冷暖对比鲜明,将春天的盎然生机与寒冬的残留相结合,使得诗意更加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灵台带余雪:高处仍有残雪,暗示寒冷的春天。
- 寒色未他收:寒意未散,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 久负入关意:表达对进入繁华之地的渴望。
- 空为同吉羞:感到因旧友的盛情而羞愧。
- 清樽接胜友:与优秀的朋友共饮,体现了友情的温暖。
- 飞盖从贤侯:乘坐华丽的车子,展现出对友人身份的尊重。
- 应恨春来晚:对春天到来的迟缓感到遗憾。
- 烟林已数游:描绘春日游玩的情景,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寒冷的“余雪”和温暖的“春”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季节的更替。
- 意象:运用“灵台”、“烟林”等意象,营造出清幽的自然意境。
- 拟人:将春天的到来与人的情感结合,赋予自然以情感色彩。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早春的自然景象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春天的期待,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好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灵台:象征高远的追求和理想。
- 余雪:代表寒冷、孤独的时光。
- 清樽:象征友情与欢聚的时刻。
- 飞盖:体现华贵与尊重的交际。
- 烟林:代表春天的朦胧与梦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灵台带余雪”所描绘的意象象征什么? A. 春天的温暖
B. 冷清的冬天
C. 残留的寒意 -
“久负入关意”中的“入关”指的是什么? A. 进入敌国
B. 进入繁华的地方
C. 进入山林 -
诗中提到的“清樽”代表了什么? A. 朋友的聚会
B. 一种饮品
C. 自然的美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与王维《鸟鸣涧》的自然描写相比,司马光的这首诗更加强调人际关系与内心情感。
- 在同样表现春天主题的诗作中,司马光通过冷暖对比,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体现出不同于王维的细腻情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三百首》
- 《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