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处初寒好,初寒福善居。
长宵对灯火,满室聚诗书。
暂息登山屐,休脂下泽车。
所安容膝地,何必更多馀。
白话文翻译
这初寒的季节哪里最美好呢?初寒的时节是幸福的居所。
长夜里对着灯火,满屋子聚集着诗书。
暂时停下登山的木屐,休息一下不再下泽的车。
在这安静的地方,何必再寻求更多的奢华?
注释
- 初寒:指初冬时节的寒冷。
- 福善居:意指美好的居所,寓意生活幸福。
- 长宵:漫长的夜晚。
- 对灯火:指在灯下,形容读书写诗的情景。
- 屐:古代的一种鞋,适合登山。
- 脂:指脂肪或油脂,这里引申为奢侈的生活。
- 泽车:指在水泽地带行驶的车,象征不必要的繁华。
典故解析
诗中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初寒的生活场景,表达出诗人对简朴和安宁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退谷,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和诗人。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反对王安石的新法,主张保守的治国理政思想。司马光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生活哲理为主题。
创作背景
本诗是司马光在初寒时节所作,反映了他在寒冷季节对安宁生活的思考。诗人与朋友相聚,享受读书的乐趣,以此来表达对简单生活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初寒”作为引子,展现了一幅温暖而宁静的生活画面。诗的开头“何处初寒好”提出了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接下来以“初寒福善居”回应,这种简朴而平和的生活是幸福的所在。长夜中对灯火的描绘,充分展现了诗人和朋友共享读书乐趣的情景,表现出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暂息登山屐,休脂下泽车”一句,诗人表达了对繁华生活的拒绝,选择在初寒季节暂时放下繁忙,享受宁静的时光。最后一句“所安容膝地,何必更多馀”,更是强调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与知足,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营造了一种温暖、宁静的意境,表现出诗人热爱自然、珍视友情与文化的情感,令人感受到初寒时节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处初寒好:在初寒的季节,哪里最为美好?
- 初寒福善居:初寒的时节是幸福的居所,指的是简朴而温馨的生活。
- 长宵对灯火:在漫长的夜晚里,围绕着灯火。
- 满室聚诗书:屋子里满是诗书,强调文化的丰富。
- 暂息登山屐:暂时停下登山用的木屐,象征放慢生活节奏。
- 休脂下泽车:放下奢侈的生活方式,不必追求繁华。
- 所安容膝地:在这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就可以安放双膝。
- 何必更多馀:何必再追求更多的奢华与享受。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长宵对灯火”与“满室聚诗书”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象征:初寒象征着一种生活的转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选择。
- 排比:通过“暂息”、“休脂”形成排比,突出了诗人对繁华生活的否定。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简单、平和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化内涵的重视,体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反映出诗人对初寒时节宁静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初寒:象征着季节的变化,寓意冷静与思考。
- 灯火:象征着知识与文化的光辉。
- 诗书:象征着精神追求与文化积累。
- 屐与车:象征着生活方式的选择,反映出诗人对物质的淡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长宵对灯火”,这句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独处的孤独
B. 文化的丰富
C. 对灯火的依赖
D. 对夜晚的恐惧 -
诗人对奢华生活的态度是? A. 渴望追求
B. 满足与知足
C. 不屑一顾
D. 无所谓 -
“何必更多馀”这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哲学? A. 追求更多的财富
B. 对生活的知足常乐
C. 不愿意分享
D. 向往繁华的生活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司马光的这首诗更注重内心的宁静和文化的积累,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色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两者都体现了对简朴生活的热爱,但风格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司马光文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