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湖
作者: 罗兆鹏〔明代〕
羽檄江门报险难,
湖光潋滟得身閒。
窥春柳叶方青眼,
隔岸桃花未破颜。
桧劈囚秦忠武庙,
亭开放鹤小孤山。
笙歌不厌希文客,
漫与游人一醉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与悠闲的心情。江门传来战乱的消息,但在湖光山色中,我却感到心情悠闲。春天的柳叶青翠欲滴,隔岸的桃花还未绽放笑颜。桧树下伐木的声音回荡在忠武庙附近,亭子中盛开的花朵如同孤山上的白鹤。音乐和歌声让人不厌倦的期待着文人雅士的到来,随意与游人一同饮酒作乐,忘却烦恼。
注释:
- 羽檄:羽箭和简书,这里指传递消息的信使。
- 潋滟:水波荡漾,形容湖面光辉闪烁的样子。
- 窥春:窥视春天的景象。
- 桃花未破颜:桃花尚未开放,形容春天的美好尚在酝酿中。
- 桧:一种树木,象征坚韧。
- 忠武庙:纪念秦始皇的庙宇。
- 笙歌:古代的一种乐器,代表音乐。
- 希文客:期盼文人雅士的到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罗兆鹏是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写山水风光,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西湖,正值春天,诗人通过描绘西湖的春色,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战乱的忧虑。
诗歌鉴赏:
罗兆鹏的《西湖》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内心情感的诗。诗中开头两句以“羽檄江门报险难”引入,传达出战争的紧迫感与社会动荡,随即转入“湖光潋滟得身閒”,表现诗人在美丽的西湖边感受宁静与悠闲的心境。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自然的宁静与战乱的喧嚣,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思。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春天的景色,像“窥春柳叶方青眼”,生动地展示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给人以清新之感。而隔岸的桃花尚未绽放,暗示着春天的期待与人们对未来的憧憬。桧树和忠武庙的提及,传达出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积淀。最后几句“笙歌不厌希文客,漫与游人一醉还”则表达了对文人雅士的向往与热情的生活态度,反映出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思考,营造出一种既忧伤又美丽的气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羽檄江门报险难”:传递战争消息,表现战乱背景。
- “湖光潋滟得身閒”:描绘湖面波光粼粼,心情悠闲。
- “窥春柳叶方青眼”:春天的柳叶青翠,充满生机。
- “隔岸桃花未破颜”:桃花尚未开放,象征希望。
- “桧劈囚秦忠武庙”:历史与文化的交融。
- “亭开放鹤小孤山”:展现自然的和谐美。
- “笙歌不厌希文客”:对文人雅士的期待。
- “漫与游人一醉还”:与游人共饮,忘却烦恼。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对仗等手法,如“湖光潋滟”与“身閒”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中心思想是通过描绘西湖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动荡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湖光:象征美丽与宁静。
- 春柳:象征生机与希望。
- 桃花:象征美好与期待。
- 桧树与忠武庙:历史与文化的象征。
- 笙歌与游人:生活的乐趣与人际交往。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中的自然美与人文情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羽檄”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羽箭和简书
B. 一种鸟类
C. 战争武器 -
诗中提到的“桃花未破颜”意味着什么?
A. 桃花已经开放
B. 桃花尚未开放
C. 桃花凋谢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历史的怀念
B.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 对战争的恐惧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同样描绘自然美,富有哲理。
- 《山居秋暝》(王维):展现山水与人文的融合之美。
诗词对比:
- 罗兆鹏《西湖》与李白《庐山谣》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前者更侧重于社会背景与心情的交织,而后者则更强调个人的情感与抒发。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各自展现了不同的自然美与人文情怀。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西湖文化与诗词》
以上是对《西湖》一诗的全面分析与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的内容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