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暮春》

时间: 2025-01-08 07:01:10

云山叠叠树重重,浙水迢遥客梦中。

啼鴃数声春去日,落花满地夜来风。

松关鹤立吟坛静,竹院僧眠丈室空。

明日马蹄何处所,夕阳芳草画桥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山叠叠树重重,
浙水迢遥客梦中。
啼鴃数声春去日,
落花满地夜来风。
松关鹤立吟坛静,
竹院僧眠丈室空。
明日马蹄何处所,
夕阳芳草画桥东。

白话文翻译:

云雾缭绕的山峦重重叠叠,树木密密层层,
遥远的浙江水流蜿蜒,仿佛在我的梦中。
几声啼叫的黄莺告诉我春天已去,
夜里风吹落花满地,显得格外凄凉。
松林间,一只白鹤静静地立在吟唱的坛子上,
竹院里,僧侣安静地在丈室中入睡。
明天的马蹄,将会踏向何方呢?
夕阳洒在芳草上,映照着画桥的东边。

注释:

  • 云山叠叠:形容山峰重重叠叠,云雾缭绕。
  • 浙水迢遥:指浙江的水流悠远。
  • 啼鴃:指黄莺的叫声,象征春天的离去。
  • 落花满地:夜风吹落的花瓣满地,象征春天的逝去和凋零。
  • 松关鹤立:在松林中,一只鹤安静地伫立,形象静谧。
  • 竹院僧眠:竹林中的僧侣安眠,表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马蹄何处所:对未来的思考和不确定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允平,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暮春时节,诗人感受到春天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思索。

诗歌鉴赏:

《西湖暮春》描绘了春天的最后时光,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和时光的流逝。开头两句“云山叠叠树重重,浙水迢遥客梦中”,以景入情,展现出西湖迷人的自然风光,给人以宁静和遐想的空间。而随后的“啼鴃数声春去日,落花满地夜来风”,则通过黄莺的叫声和落花满地的景象,传达了春天即将结束的忧伤情感,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

接着的“松关鹤立吟坛静,竹院僧眠丈室空”,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明日马蹄何处所,夕阳芳草画桥东”则引发了对未来的思考,展现了人对未来的迷茫与思索,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对生命流转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云山叠叠树重重:描绘了西湖周围的山水,表现出层峦叠嶂的壮丽景色。
  2. 浙水迢遥客梦中:浙江水流漫长,给人以梦幻的感觉,仿佛在梦中。
  3. 啼鴃数声春去日:几声黄莺的啼叫,象征着春天的离去。
  4. 落花满地夜来风:夜风吹落的花瓣,满地凋零,展现出春天的凋零。
  5. 松关鹤立吟坛静:松林中,白鹤静立,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6. 竹院僧眠丈室空:竹院里,僧侣安然入睡,表现了宁静的生活状态。
  7. 明日马蹄何处所:对未来的思考,充满了不确定性。
  8. 夕阳芳草画桥东:夕阳照在芳草上,画桥映照出美丽的景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黄莺的叫声比作春天的离去。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类情感,如夜风吹落花瓣。
  • 对仗:如“松关鹤立”和“竹院僧眠”,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思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云山:象征宁静与深远,反映出自然的壮丽。
  • 浙水:代表流逝的时间与远方的梦想。
  • 啼鴃:春天的象征,同时也寓意着生命的无常。
  • 落花:象征着春天的逝去与生命的脆弱。
  • 松鹤:代表着高洁与宁静的生活态度。
  • 竹院:象征着修行与内心的平和。
  • 夕阳芳草:体现了生活的美好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啼鴃数声春去日”中“啼鴃”指的是哪种鸟?

    • A. 燕子
    • B. 黄莺
    • C. 麻雀
  2. 诗句“落花满地夜来风”中“落花”象征着什么?

    • A. 春天的到来
    • B. 春天的结束
    • C. 夏天的来临
  3. “明日马蹄何处所”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

    • A. 自信
    • B. 迷茫
    •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比较陈允平的《西湖暮春》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陈允平更注重自然的细腻描写,而杜甫则在历史背景下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