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竹阁寺》
时间: 2025-01-08 23:25: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湖竹阁寺
作者: 周弼 〔宋代〕
精舍萧疏近水凉,
分明一径绿沉枪。
就移山近湖皆隐,
放出楼高寺倒藏。
春透露梢齐曲槛,
晓翻风箨过修墙。
长堤花尽人稀少,
来听蝉声伴夕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竹阁寺,其环境清幽、风景优美。诗中写道,精舍(小寺)靠近水边,凉意袭人,通往寺庙的路上,绿意盎然,犹如沉沉的长枪。山移近湖,视线被遮挡,寺庙高楼在水面上倒影,似乎隐藏在自然之中。春天来临时,嫩芽透出,阳光洒落在曲槛之上;清晨的微风拂过修整的墙壁,显得格外宁静。长堤上的花儿已经凋谢,游人稀少,唯有蝉声伴随着夕阳的余晖。
注释
字词注释
- 精舍:指小寺庙或僧侣居住的地方。
- 萧疏:形容环境清幽、冷清。
- 沉枪:形容颜色深沉的绿树,像枪一样直立。
- 移山:比喻景色的变换,山和湖的景致交融。
- 倒藏:指寺庙的高楼在水中形成的倒影,仿佛隐藏在水中。
- 春透露:春天的气息慢慢显露出来。
- 风箨:指竹子、芦苇等植物的枝叶。
- 夕阳:指日落时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隐喻,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弼,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极具个性。
创作背景
《西湖竹阁寺》作于宋代,正值文人雅士追求隐逸生活的时期。周弼作为一名诗人,选择在风景如画的西湖附近创作,既是对周遭环境的赞美,也是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抒发,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西湖竹阁寺》以其清幽的意境和优美的景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深情向往。全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将竹阁寺的静谧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展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开篇的“精舍萧疏近水凉”,便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凉、宁静的空间,营造出一种超然的氛围。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分明一径绿沉枪”的比喻,生动地展现了通往寺庙的小路,仿佛置身于一片绿意盎然的世界中。
在春天的描写中,诗人通过“春透露梢齐曲槛”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勃勃,以及清晨的宁静。最后几句通过对长堤花尽和人稀少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寂。蝉声与夕阳的结合,不仅是自然的写照,更是诗人心境的反映,蕴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和音韵的和谐,使得诗句流畅而富有音乐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内心情感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精舍萧疏近水凉:描绘寺庙环境清幽,靠近水边,给人凉快之感。
- 分明一径绿沉枪:形容通往寺庙的小路绿树成荫,恰似沉沉的枪。
- 就移山近湖皆隐:借景渲染,山移近湖,使得景色隐蔽,充满层次感。
- 放出楼高寺倒藏:寺庙的高楼在水面形成的倒影,仿佛隐藏在水中。
- 春透露梢齐曲槛:春天的气息透出,嫩芽齐齐,表现出新生的气息。
- 晓翻风箨过修墙:清晨的微风拂过竹子,背景的修墙显得宁静。
- 长堤花尽人稀少:表达长堤上花儿凋谢,人也稀少,营造孤寂之感。
- 来听蝉声伴夕阳:蝉声伴随夕阳,写出一种夏日傍晚的宁静与安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绿沉枪”,形象生动。
- 对仗:如“分明一径”和“就移山近”,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春、晓、夕阳、蝉声等意象,构成了诗的情感基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西湖竹阁寺的清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传达出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阁:象征着隐逸、清幽和宁静的环境。
- 水:代表着灵动与生命,营造出清凉的氛围。
- 春: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带来新的开始。
- 蝉声:传递出夏日的宁静与孤独,象征时间的流逝。
- 夕阳:象征着美好时光的结束,同时带有一丝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精舍”指的是什么?
A. 大庙
B. 小寺庙
C. 宫殿
D. 房屋 -
诗中“绿沉枪”用来形容什么?
A. 花朵
B. 树木
C. 水
D. 山 -
诗人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色?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现隐逸生活的诗作。
- 李白《夜泊牛津寺》:展现了夜晚寺庙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对比
- 周弼的《西湖竹阁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内心的宁静,但周弼的诗更强调春日的生机,而王维的诗则注重秋天的沉静和思绪的深远。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包含多位宋代诗人的经典诗作。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对古典诗词的分析与解读。
- 《周弼诗集》:收录周弼的诗作及其生平简介。
通过这些分析与学习,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西湖竹阁寺》的美感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