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行至天王院》
时间: 2024-09-19 22:08: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郊行至天王院
作者: 李流谦 〔宋代〕
郊行不欲经城市,厌见尘沙漠漠黄。
响树蜩螗凭晚吹,绕陂凫鹜占残阳。
青山与世久相绝,修竹於人未易忘。
下马招提揖僧话,始如尘境有仙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郊游至天王院的情景。他不想经过城市,因为厌倦了尘土飞扬的景象。傍晚时分,树上蟋蟀和蝗虫的鸣叫声回响,水塘边的野鸭和水鸟在夕阳下悠闲地栖息。青山与世俗久已隔绝,修长的竹子让人难以忘怀。诗人下马向寺庙的僧人问候,突然感受到这里仿佛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仙境。
注释
- 郊行:在郊外行走。
- 尘沙:指城市的尘土。
- 蜩螗:指蝉和蟋蟀,常用来表示夏天的鸣叫。
- 凫鹜:指野鸭和水鸟。
- 青山与世久相绝:青山与人世隔绝良久。
- 修竹:高大的竹子。
- 招提:招呼寺庙中的僧人。
- 揖僧:行礼问候僧人。
- 尘境:世俗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流谦,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以清新自然著称,常表现隐逸生活的理想。其诗风简洁明了,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诗人郊游至天王院时,反映了他对城市喧嚣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的向往,表达了一种隐逸的生活理想。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城市生活的反感。开篇便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尘世的厌倦,随后转入对夕阳下自然景色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响树蜩螗凭晚吹”的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一幅夏日傍晚的图景,仿佛让人听到那清脆的虫鸣。而“绕陂凫鹜占残阳”的描写,则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美好。最后一联则将情感升华,表现了诗人与僧人交谈后的恍若进入仙境的感觉,体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全诗在清丽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中,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郊行不欲经城市:表达诗人选择在郊外行走的意愿,体现出对城市生活的排斥。
- 厌见尘沙漠漠黄:他对城市的尘土和黄沙感到厌倦,表明身心的疲惫。
- 响树蜩螗凭晚吹:夜晚的虫鸣声在树林中回荡,增添了宁静的氛围。
- 绕陂凫鹜占残阳:水塘边的鸭子和水鸟在夕阳下悠闲地栖息,表现出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青山与世久相绝:青山与世俗生活长久隔绝,给人一种悠远、清晰的感觉。
- 修竹於人未易忘:高大的竹子在诗人心中留有深刻印象,象征着自然的美与纯净。
- 下马招提揖僧话:诗人下马向僧人问候,表现出对宗教生活的向往。
- 始如尘境有仙乡:一谈及,仿佛进入了一个超脱世俗的仙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理想生活相结合,创造出美好的意境。
- 拟人:虫鸣和鸟叫仿佛有生命,增强了自然的灵动感。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城市尘世的逃避,体现了追求内心宁静与隐逸生活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尘沙:象征城市的喧嚣与烦扰。
- 蜩螗:代表自然的生机与宁静。
- 青山:象征高洁与超脱。
- 修竹:代表自然之美与人心之向往。
- 仙乡:象征理想的生活状态,超脱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流谦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
诗中提到的“蜩螗”指的是哪种动物? A. 蛇
B. 蟋蟀和蝉
C. 青蛙 -
诗人对城市的态度是: A. 喜欢
B. 厌倦
C. 无所谓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王维〕
- 《终南山》 〔王维〕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杂诗》与李流谦的《郊行至天王院》均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王维的诗更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而李流谦则对与世隔绝的宁静生活有更深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李流谦诗集》